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文旅资讯 > 政务活动

粤产话剧《深海》武汉献演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点赞

时间 : 2021-01-14 09:29 来源 : 本网 作者 : 南方日报 编辑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13日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话剧院创排的大型话剧《深海》首次来到黄旭华的工作地武汉,在琴台大剧院倾情上演。演出前夕,记者独家随同广东省文旅厅及广东省话剧院《深海》剧组主创人员探访了剧中的原型黄旭华。

1.jpg

黄旭华在座谈会上

座谈会上,谈及对核潜艇事业的热爱,年过九旬的黄老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深海》这部剧把我们核潜艇的工作经历经验进行艺术加工,是科学与文艺结合一个很好的例子。”黄旭华对这部展现科技工作者求真求实、勇于攀登、无私奉献精神的“粤产大剧”,充满赞赏与期待。

十易其稿,剧本曾获黄旭华逐字批阅

一头银发向后梳笼,深色夹克毛衣上搭着一条已经磨起球的黑棕色围巾,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座谈会上,鹤发童颜的黄旭华用云淡风轻的语气,谈起那些惊天动地的过往……

“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只感到自己是中国核潜艇团队当中的一个成员。核潜艇是什么?它是全国大协同的产物,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称我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突出我一人,我不敢当。”黄旭华在座谈时这样开场。

2.jpg

大型话剧《深海》剧照

1926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小镇。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一批人挑起开拓我国核潜艇的重任,黄旭华是其中之一。1965年,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辽宁葫芦岛成立,接下这份绝密任务后,黄旭华三十年没有回过家。他与其同事们荒岛求索,在世界核潜艇史上写下光辉篇章——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编入海军进入战斗序列。

近几年来,以黄旭华隐姓埋名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题材进行的创作不断,包括公益片、广播剧、潮剧等等。

作为黄旭华独家授权的话剧,《深海》的创排马不停蹄。历时两年多,创作团队先后前往汕头、汕尾和武汉等黄旭华院士的家乡和工作地点采风。2018年8月,剧组还曾前往海南三亚与黄旭华夫妇深入面谈采访。

剧本完成后,黄旭华曾一字一句地在文稿上进行批阅。随着演出和研讨不断累积起反馈,《深海》的剧本也已经过了不下十次的修改。该剧出品人、广东省话剧院院长杨春荣始终珍藏着那本黄旭华用铅笔做满批注的剧本。

3.jpg

大型话剧《深海》剧照

“黄老的故事本身具备了极强的戏剧性。”杨春荣表示。在创作过程中,紧紧围绕黄旭华三十载一诺千金,隐姓埋名为国奉献的故事主线,加入黄旭华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全剧形成了充溢而不泛滥的情感共鸣。

有专家认为,《深海》的成功,对“如何将新闻人物更好地塑造成艺术舞台形象”给出了极佳示范,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柄银梳,串联数十载母子情深

阳光投射在汉江平静的江面,为冬日的武汉带来暖意。

深黑底色,棕红长方条纹,黄老依旧围着最珍爱的围巾。这条被众多媒体报道过的围巾,承载着黄老对母亲的愧疚与思念。

“我跟母亲相处的时间并不太长,但是这条围巾我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一到冬天我就用。”座谈进行到一半,黄老忍不住向众人展示这跟随他多年的贴身“宝贝”。“为什么?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把兄弟姐妹找来,让他们在遗物中挑着当作纪念。这条围巾没人挑,我就要了,当时我很高兴……”讲到这里,黄老按捺不住激动,有些哽咽。

“这条围巾虽然不值什么钱,但是我每一天围着它,我感觉到母亲一直跟我在一起。”

对母亲的歉疚,黄老始终不能放下。虽然已经面对众多媒体讲过同样的故事,但只要一提及他与母亲的过往,黄老仍是难掩悲伤。

自12岁离家就读小学起,黄旭华就与母亲聚少离多。1958年,被抽调参加保密程度极高的核潜艇研制工作后,黄旭华更少和母亲联络。三十年来,母亲全然不知家中老三的单位、地址和工作内容。直到1986年,黄旭华回到家乡时,母亲已是93岁。

“妹妹告诉我,我走的这么多年,每一天晚上母亲都要为我祷告。她常告诉弟弟妹妹,要理解和谅解三哥的工作。听到这些,我满脸泪水。”黄旭华说。

5.jpg

大型话剧《深海》剧照

在话剧《深海》中,这条承载着母子情深的围巾被移换为一把银梳。少年黄旭华即将离母远行,母亲将一把银梳交予儿子,希望在困顿之时,能够为儿子缓解一时之急。几十年后,母子重逢,黄旭华历经千难,仍然保有这把银梳。他手握银梳,请求为母亲梳头。母亲说:“不,还是我来帮你梳头吧。”

“梳子梳头的动作,相较围巾有更好的舞台呈现效果。它是黄老对母亲牵挂与思念的象征。”杨春荣解释,梳子成为贯穿全剧推进剧情发展的线索之一。

武汉首演告捷,起征国家级文艺重要奖项

“虽然剧中讲述的是我们熟悉的事、身边的人,但是大家还是很感动。剧中的情绪表达沉静却富有力量,很让人惊喜。”观看了全剧后,黄旭华的同事刘女士也难掩激动。

据悉,武汉的本场演出是继《深海》首演以来第11场演出。该剧已入围中国话剧协会2021年全国话剧新剧目展演暨第八届武汉国际戏剧演出季。届时,话剧《深海》将重回武汉进行演出。

而在此前,该剧已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十场全国巡演。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地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中,《深海》获得一众戏剧家和批评家的肯定。

4.png

大型话剧《深海》剧照

作为广东省最重要的文艺精品创作项目之一,话剧《深海》目前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的‘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将于今年前往北京参与全国的集中展演。

“剧本在今年进京演出前,还将综合各方意见反馈,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修改计划并启动实施,引入更多的专业人士进行一轮系统全面的打磨提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树介绍,作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项目,话剧《深海》是当前广东话剧舞台上一个极其需要珍视、重视和支持的成果。

2021年,该剧将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针对性、系统化的宣传推介与演出推广。同时,该剧计划冲刺中国艺术节、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文艺重要奖项,实现广东话剧史上“零”的突破。

黄旭华谈《深海》:

科学是求真求实,艺术是激励人生

我想,《深海》这部剧把我们核潜艇的工作经历经验进行艺术加工,是科学与文艺结合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定会感动观众。

我们都晓得一句话,科学是求真求实,改善民生。而艺术是美化人生,激励人生的。这部剧将两者结合得很好。

阅读剧本,我感觉有三种思想在其中表达出来。

第一,这部剧能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我曾经说过这句话:科学技术没有国籍,但是科技工作者有祖国。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这一点特别现在非常重要。

第二,作为科技工作者,要不断求真求实,要勇于攀登,要不断创新。因为科技面对的是好多未知数,需要我们去探索,也需要不断求真的精神。我们的潜艇事业一开始实际上是比较薄弱的,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一点在《深海》里有很好的体现。

第三,就是不断宣扬继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点对于科研工作者特别重要。搞科研面对的都是很难设想得到的情况。不太可能一路很顺利地走下来。科研有成功有失败,因此都要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7.jpg

演出结束后,演员与黄旭华妻子、女儿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