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广东省文物鉴定站联合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阳江市博物馆面向群众举办文物公益鉴定活动。
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扼粤西要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上个世纪阳江海域“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的考古发现,为当地文物收藏风气的培养提供了条件,逐步形成如今浓厚的收藏氛围。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收藏特色,省文物鉴定站特地派出以陶瓷为主力的五位专家,为阳江市民提供陶瓷、玉器、杂项、书画和钱币等项目的文物公益鉴定服务,以满足收藏爱好者对文物鉴定的热切需求。
活动尚未开始,就有不少市民手拎收藏品排队登记取号,并在鉴定现场彼此交流收藏心得,静待活动的开幕。
“南粤鉴真公益行”阳江活动现场
鉴定活动正式开始,瓷板、玉雕饰件、山水画、铜钱银元等各类收藏品摆放在文物鉴定专家的案头,五位专家结合实物向阳江市民精讲文物鉴定知识,一一指出鉴定要点,活动现场瞬间变身小课堂,不少群众纷纷围拢过来,抓住机会“蹭课”。
现场一张中华民国二十年“广东第二次军需库券”拾圆券引起了钱币专家的注意。该军需库券正面左右分别有广东财政厅长、广东省金库库长的签章以及发行日期,背面更有发行此次库券的章程,年代信息明确,历史信息丰富,对于了解民国时期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军需库券的形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位市民将家中收藏的几本古籍带到现场,请专家掌眼。其中一本为明代兵书《草庐经略》的清代坊刻本,刻字端正清晰,可惜保存状况不太好,纸页卷皱和虫蛀位置较多。对此,专家在给出鉴定意见之后,也提醒收藏者“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文物鉴定素养以外,也要注意学习相关的文物保存知识。对于家传的收藏品,尤其是纸质类收藏品,纸张脆弱,加之岭南气候的特殊性,更要注意,否则出现残损再去修复只会费时费钱”。
清代坊刻本《草庐经略》
本次活动不但吸引了阳江本地的民间收藏家,甚至有远在中山的藏家特意驱车前来参与活动。其中两位藏家的藏品经专家鉴定为真品之后,现场立即无偿捐赠给阳江市博物馆,彰显了阳江收藏爱好者对博物馆建设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也得到广大参与者的高度评价,对公益鉴定活动辨别收藏品的真伪、宣传文物法律法规知识的形式大加赞赏,并希望再次举办此类活动。
鉴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专家意见与群众认知存在差异的情况,活动主要负责人表示,“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就是以群众的收藏品为载体,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文物的鉴定咨询服务,从而达到提高人民群众文物鉴赏水平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搭建双方理性探讨的交流平台,实现文物鉴定专家和民间收藏家的良性互动,鉴藏双方不妨坦诚对话,耐心交流,正视分歧,凝聚共识。
民间收藏者与专家进行交流
据统计,本次公益鉴定活动历时2个小时,共为群众鉴定物品304件/套。
目前省文物鉴定站着力打造的“南粤鉴真公益行”品牌活动,足迹已到达广东省内的韶关、云浮、梅州、肇庆、河源和阳江等地,实实在在地将文化惠民活动送到群众身边。2022年的下半年,该站将继续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要求,回应地方群众对提供专业鉴定服务的强烈呼声,持续开展文物公益鉴定这项常态化活动,走入更多的粤东西北城市,引导群众理性收藏,营造全社会保护文物、珍爱文物的良好环境,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