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破行业和产业界限,建立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融为一体、与全域旅游相匹配的便捷化、高质量、全覆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特约评论员王德刚
以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集散咨询服务、规范的旅游引导标识和干净舒适的厕所卫生服务等为标志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近4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从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运营效能低下、发展不均衡、信息化水平低、外部保障政策不足等问题,即现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度、有效供给能力与“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还不能够完全匹配。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专门部署了“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公共服务”的工作任务,要求在“厕所革命”“交通网络”“集散咨询服务”“旅游引导标识”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便捷化、高质量、全覆盖的旅游公共服务既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又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因此,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现代化的旅游目的地体系,要在《指导意见》的指引下,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内容体系,提高运行质量,构建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匹配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发挥“厕所革命”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引领整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和运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我国连续实施“厕所革命”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将完成总量超过15万座的旅游厕所新建、改建和扩建任务,一方面解决旅游厕所有效供给不足的数量问题,另一方面解决档次低、管理差、服务不规范的质量问题。同时,通过科技攻关和研发,解决高寒、缺水等特殊地理环境下厕所建设、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让厕所的建设和分布在城市和乡村、景区内和景区外,真正实现空间布局的全域化和使用的便捷化,服务功能、服务水平的标准化和人性化,让厕所这个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变成具有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的模范样板。
其次,以旅游发展全域化为指导原则,构建空间全覆盖、畅达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发展全域旅游,交通便捷舒适是先决条件。全域旅游将形成更加开放的旅游目的地系统,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将呈现出更加分散、更加自由的特点,同时也要求有更加便捷的内外交通体系衔接保障。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由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绿道系统、自驾车服务系统等要素构建的层次化、网络化旅游目的地交通体系,是发展全域旅游、保障旅游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还要适应游客需求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创新设计以旅游交通线路为依托的主题性旅游产品,将旅游交通直接融入旅游产品体系,为游客提供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交通便捷的旅游体验。
再次,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绩效。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游客对旅游集散、咨询服务的方式、手段等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集散、咨询服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发展全域旅游,开展旅游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等建设,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提高服务载体、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为游客提供便捷化、高效率的服务。
最后,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让旅游标识能够准确和全方位指引游客。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由传统的以景区和专门性旅游场所为主体的封闭空间走向了开放的城市、乡村和自然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的空间覆盖程度、规范标准化程度等,就成了检验一个全域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准。因此,《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位置科学、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让游客能够在规范完善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的引导和指示下,实现全域无障碍的旅游活动。
总之,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全域旅游在全国的深入推进,旅游需求持续旺盛、游客接待规模急剧增长,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度和便捷性的要求与日俱增;旅游生产要素和旅游服务的社会化特征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提供逐步由旅游业内部扩展到旅游领域之外,并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融为一体。
因此,发展全域旅游要在《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打破行业和产业界限,建立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融为一体、与全域旅游相匹配的便捷化、高质量、全覆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实现《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