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专题 > 全域旅游 > 工作动态

促进产业融合 优化基础建设

时间 : 2018-08-09 10:18 来源 : 南方都市报 作者 : 信息员1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惠州有丰富的“山湖海”旅游资源,惠州西湖与城市美景融于一体。


环丹霞山旅游公路入选全省最美“首批十大精品旅游公路”。


台山建有全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


广东正迎来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起点。上月底,广东省全域旅游工作现场大会在惠州举行,惠州、韶关、台山三地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介绍了三地在建设全域旅游工作上的经验。从各地分享的全域旅游建设经验看,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点,各地正在推动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大力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韶关:推动旅游公路建设,以公路串起无数美景


韶关市是北部生态发展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重点战场之一,韶关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在韶关,公路两边俱是美景,驾车旅游无比舒畅。


事实上,韶关在发展全域旅游时也重点突出了完善旅游公路建设,把旅游公路建设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先导条件和基础工程,以公路串起韶关沿线美景。


亮点


把旅游公路打造成景观大道


以高起点定位,将旅游公路真正打造成为景观大道、民生路、致富路、示范路和旅游扶贫廊道,打造成为对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的黄金通道。


旅游公路的建设,像一根丝线串起景区这些“明珠”。韶关坚持快进和慢游两大功能相融合,按照点线面相结合,重点围绕“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四大龙头景区及各地主要景区景点,通过国省道、县乡道、村道、慢行道等互联互通的方式,实现串珠成链,同时通过旅游公路建设,融入“旅游+”新理念,将旅游公路与沿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周边农民带动起来,把富民兴村发展起来,打造快进慢游廊道、旅游服务、产业带动、景观打造为一体的旅游公路服务体系。


每一段旅游公路都突显特色


旅游公路的建设,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山水田园林路相互融合,依托生态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村庄特色等,因地制宜,一路一策,把旅游公路打造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观”。


旅游公路的建设,结合了乡村旅游与生态建设,通过线路建设和路域环境整治工程,推动美丽乡村和新农村示范村加速提质。目前,韶关正在规划建设10条乡村旅游精品公路项目。“九龄故里-百里画廊”生态旅游线路入选“中国旅游风云榜”的十大主题旅游线路。并且,坚持与沿线自然景观协调统一,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肌理,依山而建、依水而行,实现路在景中、景在路中。今年7月,环丹霞山旅游公路入选全省最美“首批十大精品旅游公路”。


旅游公路也结合历史文化,打造文化路。坚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工矿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特色民俗民族风情文化资源等,结合古驿道、古村落、红色小镇等项目,建设人文展示路,讲好路游故事。


惠州: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做好“山湖海”文章


惠州是一座天然的旅游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担当”和“颜值担当”,在这座城市里,“山湖海”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基础厚实,特色旅游共融发展,这里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到处是美景,到处都让人流连。惠州的全域旅游,展现出旅游全域化格局下的“惠州样本”。


亮点


坚持规划引领,乡村旅游成全域旅游重点


惠州有山有海有湖,自然资源丰富,在布局全域旅游上,惠州坚持规划引领,打破了县区行政界限,以特色资源为纽带,做好“山湖海”文章。发展环罗浮山-南昆山生态旅游产业带、环西湖城市中央休闲区、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惠州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点,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泉瀑的优美生态,探索乡村旅游模式。目前,惠州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点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5个;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3个、示范点21个。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逐步从规划变成现实。博罗环罗浮山乡村旅游带打造“七星耀罗浮”,引入社会资本,着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乡村旅游的短期收益转化为长期效益。龙门县打造了“龙门客栈”“龙门手信”“龙门宴”“龙门祈福”和“龙门温泉十三汤”为代表的“四菜一汤”特色旅游品牌,带动劳动就业人口约4万人。


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辐射作用


惠州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辐射带动作用,做好产业融合文章。例如积极发展“旅游+工业”,目前惠州有23家工业园区发展工业旅游,劲家庄健康食品、海天堂龟苓膏、伊利牛奶的生产基地获评3A级旅游景区,T CL入选广东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单位。积极开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不断拓展全域旅游内涵,如惠东高潭镇开发“东江红都”红色旅游商品、红色主题民宿、红色文化美食、高潭茶文化等红色产业链。在“体育+旅游”方面,多次举办中华龙舟赛、罗浮山登山赛、南粤古驿站定向赛等赛事,吸引大批户外运动爱好者前往。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域旅游环境得到优化


2017年,惠州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博罗县、龙门县成功创建县级文明城市,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下良好基础。惠州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得到全域提升。全市大力推动旅游厕所革命,2015至2017年投入资金3560万元,新改建旅游厕所125座,在主要景区新建第三卫生间14座,博罗县、龙门县800多家单位向游客开放厕所。


台山:全域整合,全业融合,促进旅游与城乡建设发展


台山是临海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2016年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三年来,台山坚持“全域整合,全业融合”思路,推动旅游市场兴旺。连续七年荣膺“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台山强化宏观指导,在优化产业融合的格局方面下了功夫,积极促进文旅、农旅、商旅、康旅的融合,为旅游和城乡建设的融合发展打开局面。


亮点


文旅、商旅融合,激活旅游融合动力


台山有独特的文化底蕴,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又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在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过程中,积极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投入1.2亿元,对上川岛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方济各教堂等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全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投入6000万元,对海口埠广府人出洋第一港进行保护性改造。


台山还拥有1.5万多栋骑楼、洋楼、碉楼,侨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中心城区拥有32条骑楼街道,台山历史老城区正成为游客参观、购物、游玩的新型景区。


强化农旅、康旅融合,夯实基础,创新产业融合业态


台山是农业大市,在台山,可走访中国农业公园,这是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业公园,这里有农耕博物馆、台山美食馆、观景平台等设施,首期工程“禾海稻浪”景区已经对外开放,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以旅兴农,推动四九镇美国芦荟庄园、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等精品景点建设,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台山还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引导向健康产业领域延伸,努力实现“康旅”融合,规划建设一批融养生、养老、康体相结合的度假旅游中心。例如在三合镇温泉墟建设了3个风格各异的温泉,形成了“医疗养生+运动康体旅游”的优质康养度假区。


强化公共服务,提升产业配套


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有助于提升旅游形象,为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兴建了台山市旅游集散中心、川岛旅游集散中心、斗山旅游驿站等8个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并推动旅游厕所建设,将覆盖所有产业融合的新景点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