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专题 > 全域旅游 > 工作动态

惠州:发展全域旅游 描绘美丽画卷

时间 : 2018-07-30 15:49 来源 : 南方日报 作者 : 信息员1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惠州是一座天然的旅游城市。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颜值担当”和“生态担当”,这里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山海兼备,河湖辉映,林泉遍布,到处都是景观。惠州还是岭南三大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交汇地,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的精髓。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惠州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惠州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努力形成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产业发展已从资源驱动1.0版本成功转型为市场驱动2.0版本,全域旅游发展上升至“主客共享,城乡一体”高水平阶段。截至目前,广东省有14家入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惠州就占3席(惠州市、博罗县、龙门县)。旅游全域化格局下的“惠州探索”正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打造“三变工程”,以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近年来,博罗县依托环罗浮山生态旅游圈,累计投入2.5亿元,把松树岗村等7个行政村、50个村小组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构建起一个“七星耀罗浮”的环罗浮山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片。



其中,7个行政村被打造成“三园四海”格局,如新作塘村为“航天农业园”、埔筏村为“岭南风情园”、郭前村为“水产业观光园”、澜石村为“醇香酒海”、松树岗村为“烂漫花海”、西群村为“清幽竹海”、酥醪村为“道庭境海”,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还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以长宁镇松树岗村为例,村里通过发展空中田园台湾生机立体农业园、客家佬豆腐花工厂和八方葡萄园等项目,带动越来越多村民加入旅游创业的大军中,其示范带动效应也愈加显现,直接带动了当地的蔬果销售以及旅游消费。2018年春节期间,松树岗村接待的游客数量近3万人,实现旅游消费约200万元。


带着游客进入一种蛙声、稻香、荷风、星月的纯自然状态,日前,位于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的禾肚里稻田酒店入选惠州首批“全域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在这里,稻田青青,自成画卷,作为当地最具人气的民宿之一,禾肚里稻田酒店节假日基本满房,至少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位于博罗县城的一条城中村,同样有着令人欣喜的变化。走进罗阳街道的观背村,逼真的3D壁画十分抢眼。来到一幅木桥的壁画前摆拍,仿若踏上了晃晃悠悠的桥身,在这条壁画村里,像这样可供游客摆拍的数不胜数。除了摆拍,还可以在村里的美食街里吃上当地的特色小吃,逛累了就在酒吧里小酌一杯,惬意十分。


惠州市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憩可游的新农村示范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博罗“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乡村旅游“三变工程”,将乡村旅游的短期效益转化为长期效益,着力让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惠州逐步从规划变为现实。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下,惠州将乡村旅游作为重要抓手,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通过发挥各地生态优势,不搞大搬迁,就地城镇化,积极盘活资源,唤醒乡村,将农村打造成“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并以此为突破口助推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力”。惠阳、惠东、博罗、龙门四县(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按照上级支持1亿元本级配套1亿元的模式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广东名镇名村,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业百花齐放


“真的想不到惠东这么好玩,可看海龟宝宝,能出海浪一浪,还能品尝鲜甜的海鲜!”进入暑期,惠州成为珠三角亲子游大军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深圳市民林先生带孩子来惠州滨海玩了一圈后,忍不住感慨道。


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如今,惠东旅游不再是夏季泡海,还有冬季温泉养生、梁化赏梅等内容。同时,惠东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范和古村、平海古城等,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滨海旅游也不仅仅是巽寮湾一枝独秀,双月湾、亚婆角、盐洲等海边旅游同样蓬勃发展。而山区的安墩、高潭也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全域旅游新产品,美食旅游、温泉旅游、红色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奔康。


而大亚湾区的滨海旅游既包含有丰富的渔家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又包含时尚的现代滨海城市风情。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上,大亚湾区重点推介“渔家民俗文化节”、“相约大亚湾”旅游文化节、“滨海旅游美食节”、“休闲海钓节”和“生态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庆品牌,同时以滨海资源为基础建设霞涌霞景路、澳头龙海路两条海鲜美食街区,充分展现大亚湾旅游的丰富内涵。



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辐射带动作用,惠州积极做好产业融合文章。如在“中医药+旅游”方面,将罗浮山建设成中医科学大会永久会址,入选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云顶温泉、地派温泉获评广东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在“农业+旅游”方面,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探索“新农村连片开发型、古村落活化型、文化创意改造型、乡村创业激活型、带头人引领型、旅游精准扶贫型、大项目资本驱动开发型”七大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特色民宿农庄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蓬勃发展,吸引大量返乡人才就业创业,旅游双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吸引惠州本地和周边省市的外地游客纷至沓来,真正实现旅游富民惠民。


与此同时,惠州旅游优化招商选资,打造龙头项目。2017年以来,全市打造重点旅游项目23个,截至目前已投入80.8亿元。金融街、华润、富力、国华、碧桂园等一大批龙头旅游项目落户惠州,森林、温泉、滨海、高尔夫等四种特色度假旅游交相辉映,住宿、餐饮、娱乐、商务、休闲全方位发展,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融入感、愉悦感,持续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全域之内“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


通过全域旅游推动,“产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扩大了惠州旅游的版图,造就了惠州旅游的百花齐放。


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全域提升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惠州旅游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得到全域提升。


“平时不敢带老人出门,担心上厕所不便。但西湖景区的卫生间干净宽敞,还配套坐厕,这方面的担心没有了。”日前,市民李华带着80岁的母亲到西湖景区游玩,对景区厕所竖起了大拇指。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对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要求,对照A级旅游厕所标准新建和改造23个厕所后,去年又一次启动厕所软硬件提升项目,打造了5座“第三卫生间”,分别位于凭澜轩、东门游客中心、高榜山登山道出入口、电瓶车总站旁和丰山公园旁。


笔者在“第三卫生间”看到,新增折叠式座椅、婴儿床等设施,还有洗手液、烘手器等方便市民使用,每个卫生间内还设置有扶手、挂钩等。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2015年以来,惠州根据国家旅游局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研究部署全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截至去年底,累计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其中包括争取国家旅游发展资金41万元、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665万元、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25万元、企业自筹2600多万元,为惠州的旅游厕所提档升级。第三卫生间的设置,更是惠州5A级旅游景区的标配,全市已建成第三卫生间14座。


旅游厕所革命反映的正是旅游服务全域配套的理念。推动全域旅游,惠州发力旅游交通全覆盖、旅游厕所全覆盖、旅游标识系统全覆盖、生态慢行系统全覆盖、旅游公共服务全覆盖共五个“全覆盖”。目前,惠州优化旅游交通服务,积极推动建设“千万级新干线机场”、“3线9站”高铁布局、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半小时生活圈”,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交通无缝对接;强化旅游咨询服务,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中心;大力推进绿道建设,核心绿道覆盖全市七个县(区)。


凸显智慧打造品牌,给全域旅游增加“质感”


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不仅是旅游产品服务的覆盖拓宽,更是旅游体验的质感提升。


近年来,惠州不断提质升级完善旅游要素。推动旅行社和导游体制改革;拓展旅游住宿形态,发展汽车营地、露营基地、民宿、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推动全市星级酒店提升改造工程,提升餐饮业品质;改善旅游购物环境,丰富休闲娱乐内容。


此外,惠州还将凸显智慧旅游,构建旅游大数据。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以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为重点,着力打造智慧旅游“1+2+N”工程,即“一个中心、两大系统、N个智慧旅游行业应用”。一个中心即惠州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两大系统即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智慧旅游电商营销系统;N个智慧旅游行业应用即一部手机游惠州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旅游等工程。


与此同时,旅游治理也将朝着“全域化”目标迈进。建立旅游安全保障及应急机制,建立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全域旅游工作推进过程中,将挖潜改造,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大力推进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巽寮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打造品牌,创新旅游宣传模式,以“+旅游”促进跨界营销,构建起以旅游为先导的外宣、招商引资、文化交流架构,举全市之力强化旅游营销。最终,共建共享,推动旅游惠民利民。


加强旅游规划统筹协调,三级联动全域创建


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为惠州旅游带来可喜成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共接待游客2938.36万人次,增长11.56%,其中:宾馆、酒店等接待过夜游客1098.34万人次,景区(点)接待一日游游客1840.02万人次,分别增长12.57%、10.96%,实现旅游收入187.78亿元,增长15.05%。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惠州着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成为推进旅游发展环境全域优化的最有效抓手。


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工作,于2015年11月提出创建国家全域示范区,同年12月成立惠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是全省率先提出创建和成立旅游委的地市之一。为将推动全域旅游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3月23日,惠州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级统筹、部门联合、县区推动、镇街实施”的网格化管理机制,逐项分解任务,层层夯实责任,形成了“市县镇三级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格局。


惠州还聘请了国内知名旅游专家学者担任市全域旅游发展顾问,以高度专业的视角把脉惠州实际,科学谋划全域旅游。惠州制定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方案;加强旅游规划统筹协调,将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海洋功能区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环大亚湾新区、金山湖片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等重点区域的旅游专项规划要求由市级旅游部门牵头编制;市、县(区)全域旅游专项规划编制正抓紧进行,其中龙门县已在全省率先完成编制工作。


惠州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环境,全面推动旅游惠民全域融合。在全国首创“全域旅游沙龙”,邀请旅游专家、业界代表分别在各县区举办专场活动,激发全民参与创建的热情,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全域旅游发展氛围。


惠州正积极描绘“山湖海”大蓝图,“点线面”齐推进。点上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大力推进西湖创建5A级旅游景区、巽寮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线上推动景观道路和绿道建设,构建罗浮山—南昆山百里生态景观长廊和惠东-大亚湾百里滨海旅游景观带;面上推动全市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打造,打破县区行政界线,以资源来统筹发展,逐步形成环西湖、环大亚湾、环罗浮山、环南昆山四大产业集聚区、山湖海集聚的大格局,实现全域之内“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