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展全域旅游提上日程。
目前,广东拥有62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48个,在创建的过程中,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究竟什么是全域旅游,为什么要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发展中有什么误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突破口是什么?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针对深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采访了国内旅游界的权威学者和专家。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本期嘉宾
保继刚 长江学者、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厉新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高舜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原社长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专家组组长
聚焦1 什么是全域旅游?
南方日报:近年来全域旅游越来越受重视,从2015年第一次从国家旅游层面提出,到2018年的“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全域旅游?为何要发展全域旅游?
厉新建:全域旅游绝不仅仅是旅游,它是目的地社会经济的战略、理念和模式,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径选择,最终要带动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政策调整、产品创新、资源配置、环境治理和部门协同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完善;全域旅游不是简单的处处可旅游,而在于资源的广泛利用,旧资源的新价值以及资源和市场的匹配整合,其核心在于资源配置。如何看待全域旅游的结构问题?首先,全域旅游需要网状结构,它不是全面旅游,而是要形成蜂巢结构、涟漪结构、网状格局;其次,全域旅游需要共生结构,它不是旅游局“小马拉大车”,而是借力发展,形成共生结构,是旅游发展的再定位;第三,全域旅游需要共享经济,全域旅游不是另起炉灶搞增量,不是新建设备瓜分原市场,而是用新市场激活旧资源,旧资源既包括闲置房屋等物质性的资源,也包括地方性知识等智力性资源。另外,全域旅游还需要环境底子,国外很多我们称之为全域旅游典范的往往在于其环境优良,所以说全域旅游的前提是环境改善。要强调的是,全域旅游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为了拿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牌子而搞全域旅游,而是为了推动全面发展而推行全域理念。
保继刚:以前评过优秀旅游城市,实际上是把标志性景点、代表性区域、著名的旅游区扩大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所以,优秀旅游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欢迎。旅游者到一个城市,一般都会到几个重要的景点,而景点周围的环境和配套设施都不错,所以可以理解为优秀旅游城市不仅给旅游者,也给本地居民带来了旅游环境的改善,所以它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拥护。现在提出的全域旅游,可以理解为将原来城区范围,扩大到整个地域。因此全域旅游的意义更加重大,它需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民众的生活环境。它会把旅游从城市的管辖区扩大到整个辖区,面积扩大了,受益者更多了,同时难度也更大了。
高舜礼:为什么要发展全域旅游,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首先是需求拉动,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的发展将更迅猛,旅游需求的上升,需要旅游产品供给更丰富更多元,这就需要发展全域旅游;第二是“旅游”带动,这里所指的“旅游”,不是狭义的观光休闲度假,而是专业意义上的旅游,世界旅游组织认为,一个人到10公里以外,不以谋生为目,逗留6小时以上的行为,都被定义为“旅游”,因此旅游的范围很广,职责很大。就这个层面而言,发展旅游不单是旅游部门的事,而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重视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第三是转型促动,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转型阶段,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幸福产业之首,在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上,旅游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全域旅游的提出,得到了各地积极的响应;第四,生态互动,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处在空前重要的位置,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无烟工业,能够助推绿色发展,焦作、抚顺、伊春等从以前搞工业、林业,到现在搞旅游业,就说明全域旅游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极其吻合的。
聚焦2 如何令全域旅游可持续?
南方日报:有些地方发展全域旅游的积极性不足,如何调动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积极性?
保继刚:全域旅游离不开公共设施的配套,景区有门票收入,城市的建设有专门的预算。扩大到整个区域之后,钱从何来?谁来负责建设?即使有些地方得到了一些专项资金,可后续的钱从哪来?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很难提高积极性。钱可以从税收来,举个国外全域旅游的例子,法国尼斯的公共交通很发达,从机场到城区的公交仅1欧元。公交网络之内,有轨车可以随时上下,所有景区免门票,政府主要是靠消费税来维持运转。而中国,旅游业越发达的地方,地方政府就越收不到税,因为旅游企业属于小微企业,属于免税的范畴,所以旅游富民不富政府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像国外一样收消费税,或许是一种尝试。
高舜礼:全域旅游要怎么搞?至少有三方面的前提,一是认识到位,结合自身实际,搞好发展定位;二是机制到位,全域旅游不是旅游局一个部门能做的事,需要党委政府做机制上作充分的安排与保障;三是市场充分,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聚焦3 全域旅游的认识误区是什么?
南方日报:很多地方对全域旅游的理解尚未达成共识,甚至还出现误区,人们认为国外旅游业发达的地方都不提全域旅游,我们为什么要提?
厉新建:全域旅游不在于国际有没有先例,以国际上没有全域旅游来否定中国的全域旅游的逻辑从根本上就是错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框架,中国旅游发展实践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评价。全域旅游的国际化视野,首先就是要建立中国发展的国际自信,中国实践需要学习国际经验,同时也可以是提供国际经验。
高舜礼:目前存在“全域旅游”过热的现象,主要是以为全域就是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全域,现在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有个别地方是为了要这个政绩,就不顾自身资源条件,盲目搞起所谓的“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要建立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来谈,所谓的旅游资源,不仅仅是旅游观光度假资源,而是看这种资源对游客有没有充分的吸引力,能不能令游客感兴趣。
还有一种误区是有的地方官员提出“要像抓工业农业一样,抓旅游业”,其重视程度是提升了,但方式方法未必可拷贝,旅游项目从规划到落地运营,整个生产线很长很复杂,比一二产业要复杂得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举个例子,一个投资商在某地搞了一个旅游项目,深受当地政府认可,政府希望他可以更大规模地搞房车营地旅游,并愿意提供优惠的土地政策,这位投资商一方面想要获得土地,一方面又在担忧当地市场未必能匹配房车营地的消费,便陷入了两难之境。
还有一些地市把全域旅游的创建理解成“把全市全县打造成大景区”,这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旅游发展观上,仍要走以景区开发为主的路子,全域旅游要真正发展好,必须树立新的旅游发展观。总而言之,“全域”不是指行政区划的全域,“旅游”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观光休闲旅游,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新瓶子装旧酒。
聚焦4 广东全域旅游突破口在哪里?
南方日报:广东发展全域旅游的抓手是什么?
高舜礼:广东各地发展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发展全域旅游一定要分类指导,不能一概而论。举个例子,比如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应该注重发展以惠民为主的旅游,通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国民旅游休闲发展。而粤北自然条件好,应考虑如何吸引外省及高铁沿线城市的游客,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吴志才:乡村旅游是广东全域旅游的一大重要抓手。广东在改革开放40年来,是城市旅游的领军者,下一个40年还能位居全国前列,关键要看乡村旅游。我们做过数据搜集,广东乡村旅游总收入为620亿元,占全国11%;广东乡村旅游总人次为1.9亿元,占全国9%;广东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56万,占全国7%;可见广东省乡村旅游居全国上游水平,但旅游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效益仍有待提高。
南方日报:广东哪些短板亟待补足?
吴志才:目前广东全域旅游还存在政策对接不够的问题。旅游业赖以依托的财政资金、发展用地、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领域与其他行业、其他部门之间是相互分割、难以整合的。比如农业、住建等部门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就欠缺对乡村旅游点和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关注,缺乏对旅游标牌标志、观光平台、厕所和驿站等旅游公共设施的统筹建设;地方税费减免及金融扶持政策的制定也未充分考虑旅游业的特殊性;城乡交通网络建设也未能融入旅游元素和功能等等。
接下来广东将出台全省全域旅游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我们期待对未来广东全域旅游的发展起到指导和扶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