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积极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7年,珠海市获评全国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全市接待游客总量从2015年的3592.6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3980.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277.32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367.7亿元。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释放旅游发展活力。成立珠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珠海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协调。完成文化体育旅游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市文体旅游局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合作成立“珠海旅游研究院”,为全市旅游发展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出台《珠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0年)》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珠海经济特区旅游条例》立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区精心谋划旅游布局,横琴新区围绕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编制《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并报国务院审批;斗门区以“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完成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旅游规划编制;万山区围绕打造“世界级海洋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编制多个专项规划;金湾区围绕打造“国际航空主题生态休闲区”、高新区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科教旅游区”推进相关工作。
三是丰富产品供给,延伸旅游产业链。目前已基本形成十大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包括:以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为代表的主题公园游;以东澳岛、外伶仃岛等为代表的海洋海岛游;以海泉湾度假区、御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温泉养生游;以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国际马戏节为代表的品牌盛事游;以WTA超级精英赛、亚洲帆板锦标赛为代表的运动休闲游;以斗门十里莲江农业观光体验园、逸丰生态养生园为代表的乡村生态游;以国际打印耗材展为代表的会议会展游;以罗西尼钟表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代表的工业科教游;以梅溪牌坊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游和以杨匏安陈列馆、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事迹陈列馆等“红色三杰”革命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斗门大赤坎叉烧排骨等非遗美食为代表的美食游和以华发商都为代表的购物游。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近三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86座,建成1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开通情侣路沿线旅游观光巴士,市民、游客密集区域已设立政府WiFi热点。制定出台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的责任清单。去年以来,市文化体育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整合全市执法力量,出动执法人员1484人次,检查旅游经营场所726家次,与物价、公安、工商、交通、质监等部门采取联合行动26次,重拳整治甩团和旅游购物乱象,有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五是创新营销手段,提升旅游品牌形象。与香港澳门旅游部门签订《港珠澳三地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港珠澳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联合组团赴境外开拓国际市场;制作《城市1对1》节目,珠海和法国尼斯对标,在央视4套播出;加大第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在央视的宣传投入;成功举办2017广东旅游文化节并发布全新制作的珠海旅游城市形象宣传片;被央视选为2018年春晚四大分会场之一等,大大提升珠海的城市旅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