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专题 > 旅游扶贫 > 各地举措

汕头:纯农革命老村“变身”文化旅游新村

时间 : 2018-03-27 14:29 来源 : 南方日报 作者 : 信息员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近日,在广东汕头,一场关于文化旅游区总体策划和建设规划方案的“设计竞赛”结果出炉,来自国内7家知名设计单位分别为一个省定贫困村的发展“把脉问诊”,这是迄今为止该市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贫困村文化旅游规划。


这个贫困村,就是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的桥陈村。作为该区新时期精准扶贫13个省定重点帮扶村之一,桥陈村原本是一个位置偏僻的纯农革命老区村,自2016年起,在汕头市农业局、市农科所、中国人保财险汕头分公司和碧桂园的联合扶持下,桥陈村步入了脱贫发展的快车道。如今,1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一幅美丽乡村的蓝图正在这里呈现。


●文:南方日报汕头观察全媒体记者 杨立轩


特色农业助贫困户精准预脱贫


过去,桥陈村全村总人口1350人、245户,村民以外出打工和农业生产为主,村内不仅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贫困户也占着较大的比例,达到37户共155人。


精准扶贫,首先要让贫困户实现预脱贫。对于一个位置偏僻的纯农社区来说,该如何做到“治本不治标”?


“这是一个纯农社区,经济发展说到底还得靠农业。”在汕头市农业局的驻村干部林雄看来,结合帮扶单位自身科研优势,桥陈村要在3年内实现精准脱贫,发展新型农业是最适合的方式,而有能力发展特色农业的贫困户,则是重点支持的对象。


村支书陈瑞雄告诉记者,过去1年多来,除了低保、五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送慰问金和生活用品外,桥陈村还为贫困户购买商业保险,为贫困户适龄子女提供补贴,并为2户有发展特色农业潜力的贫困户注册成立2个家庭农场,给予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56岁的林惠庄一家是桥陈村因病致贫的家庭之一。她的丈夫身故,儿子因病无法长时间工作,家中有3名学龄前儿童,儿媳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只能兼做一些手工。2015年,林惠庄一家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671元,而此前丈夫患病治疗,家庭为此还欠下10万元债务。


“帮扶单位驻村后,给我们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林惠庄说,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帮扶单位及驻村干部的引导和鼓励下,他们一家积极参与蛋鸡饲养帮扶产业,家庭收入因此有了很大改观,加上村集体发展光伏产业分红,每月收入可增加2000元以上。


据了解,这正是扶贫单位为桥陈村打造的产业帮扶项目之一。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桥陈村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面积450平方米、42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年收益按1:4比例分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同时,实施养殖扶贫项目,引进市禽畜原种研究所蛋鸡8000只,由22户有劳力贫困户分两组集中圈养,以实现精准预脱贫。


此外,桥陈村还以“贫困户+农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模式为载体,注册成立汕头市潮阳区金灶桥陈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种植优质大米和红糯米、黑糯米、糙米等功能稻米,自经营以来,已实现销售额80万元,增加村收入10万多元。


“如今,全村37户贫困户中34户138人实现预脱贫,贫困户生活得到明显改善。”陈瑞雄告诉记者。


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小镇”


在脱贫的行动中,桥陈村的贫困户已陆续摘帽。不过,要让这个纯农社区迈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还需要挖掘让村民致富的新途径。乡村旅游,就是桥陈村未来发展的方向。


根据规划,桥陈村要成为湿地生态型、农业观光型的新村。据陈瑞雄介绍,通过整治池塘、沟渠,改造机耕道、农田排灌沟,建设广场、公园,清理卫生死角,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等,该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陈瑞雄说,目前金灶镇正在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桥陈村推进310亩的“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引导村民种植桑葚、火龙果等多种特色水果,今后可建设集观光游乐、鲜果采摘、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区。此外,投资500万元打造“红色村”,利用好该村的红色旅游资源。


桥陈村旧厝现存约155栋“四点金”“下山虎”等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村内大小河流四通八达,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3月16日,桥陈村旧厝的改造方案出炉,这一项目由扶贫单位之一碧桂园投资1000万元完成。


碧桂园驻村扶贫工作人员表示,这场“设计竞赛”邀请了全国7家业内知名设计单位参与,将盘活原有遗弃的旧厝土地资源,解决困扰当地村民住房不足的问题,并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陈瑞雄表示,截至目前,桥陈村累计获得超千万扶贫资金,已完成农田水利、道路、公园等建设改造,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同时养殖、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