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 文旅厅行动计划

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正式发布

更新时间:2020-06-13   来源:本网原创稿   作者: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号:
视力保护: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韶关丹霞山活动区举行。活动现场,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了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文化遗产游径是指价值突出、保存较好、资源丰富、能有效串联历史文化遗产的游憩通道,包括沿袭历史线路的陆路和水路,以及沿线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景观。推动建设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有助于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建设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作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列入了2019年和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串珠成链展示湾区共同文脉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以历史为纽带,以游径为“线”,将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共同记忆和文化情感的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通过价值挖掘强化文化遗产的关联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岭南文化特质。

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包含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和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五大主题共27段实体游径。其中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主要分布于广州、东莞、惠州、中山、珠海和肇庆等地,包括广州孙中山读书学医游径等9段实体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主要分布于广州、佛山和江门,包括广州海丝申遗史迹游径等3段实体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主要分布于广州、江门、中山和佛山等地,包括广州新河浦“东山小洋楼”游径等5段实体游径;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主要分布于广州、惠州、珠海、中山和肇庆等地,包括广韶古道(从化段)等5段实体游径;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主要分布于东莞、深圳和虎门,包括东莞虎门炮台游径等5段实体游径。

未来,还将逐步深入挖掘更多粤港澳三地共有的主题元素,计划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形成系列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图片1.jpg

中山纪念堂(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

图片2.jpg

南海神庙(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

图片3.jpg

自力村碉楼群(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

图片4.jpg

长南三孔桥(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

图片5.jpg

大鹏所城(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

统一标识打破空间物理隔离

文化遗产游径具有线性主题鲜明但遗产资源点状分布分散的特点,游径标识系统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打破文化遗产的空间物理隔离,而且有助于强化游径的线性体验。

粤港澳大湾区因海而生,与海共荣,广州历史悠久的市舶制是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标志设计的概念来源。标志背后的三个方格框,喻意粤港澳三地,表现形式是模仿古本的方格,暗示文化历史。前面的三条弯线也是三地的意思,也指海浪、路径,通过三线的流动,联系起了三地,贯穿了地理历史文化。每条主题游径还设置了专门的颜色和标识图形以便区分。在标识设计的基础上,以信息柱为载体,通过搭载不同层级的增量信息,进一步增强了游径的可读性和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