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特色服务 > 文物博物馆

考古助力广州城市发展 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时间 : 2021-03-16 09:29 来源 : 本网 作者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美丽的花城广州,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头,在马路中央原址保护展示的千年古道、千年古楼遗址,与马路两旁富有特色的骑楼建筑群交相辉映,为这条步行街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成为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争相打卡的“网红点”。北京路北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国宫署遗址见证了广州2200余年的城市发展轨迹,是真正的广州城市“原点”。以北京路、中山四路交汇处为中心,周边半径2公里内,还有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明代西城门瓮城、中山五路东汉至南朝城墙、市一大道宋明城墙、越秀北路宋代城墙角台等重要考古遗址实施了原址保护展示或回填保护,如此密集分布原址保护展示或回填保护的考古遗址,在现代化城市中并不多见。

这些重要考古遗址,正是文物考古部门在配合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抢救和保护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它们承载了广州的丰富城市记忆,与附近的光孝寺、怀圣寺光塔、镇海楼与明城墙、广州公社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山纪念堂等文物史迹,共同构成了广州悠久、多元的历史文化,成为现代化广州的亮丽文化名片。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让考古工作者倍受鼓舞。

广州地处中国三大水系之一的珠江入海口,南邻浩瀚的大海、北接广阔的陆地,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广州是中国受现代考古学思想影响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16年,东山发现汉墓,出土陶器等遗物,引起诸多著名学者关注。1953年,配合城市建设,广州揭开了大规模田野考古的序幕,被列为全国“城市考古的重要据点”。

法规护航、创新驱动广州考古事业稳步向前

广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994年,《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实施,这是全国最早的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文物保护法规制度、文物考古机构队伍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障考古事业发展。

2013年5月1日,《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施行,对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程序作出明确规定,率先实行“考古前置”。规定还明确了大型基本建设工程的概念,即越秀等中心五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花都等其它六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及道路、桥梁、高速路、地铁、管网等重大线形工程。2014年5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广州市第一批共16片地下文物埋藏区。2015年3月,《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程序暂行规定》施行,明确了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地块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前置的程序要求。这些规定有效地缓解了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增强了考古工作的主动性。

1.jpg

2014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人员编制74名。2019年,市委市政府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加挂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和南汉二陵博物馆牌子,进一步拓宽了广州考古事业的发展空间。

2018年,广州市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自11月开始对建设项目实施考古调查区域评估制度,由片区管委会直接向考古发掘单位申请开展文物考古调查评估,评估结果由园区建设主体共享,并上传“多规合一”平台。考古调查区域评估制度的实施,进一步简化了工作程序,提升了考古工作的主动性,对于将考古遗产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面对繁重的田野考古任务,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从2014年起每两年通过公开招标选择2-3家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协作单位,同时根据文物保护法规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考古工作程序、档案规范及验收等要求,并严格履行考古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和文物安全,有力地推动了考古工作顺利开展。

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广州市区土地收储和各项城市建设工程,开展考古项目1479宗,完成考古调查项目929宗,调查面积20226万平方米;勘探项目481宗,勘探面积约1240万平方米;发掘项目69宗,发掘面积4.57万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期至清代墓葬2380座,出土各类重要文物13016件套,还有数以万计的文物标本。广州考古人用辛劳和汗水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考古答卷。

考古夯实广州历史文化名城根基

60余年来,以麦英豪先生为代表的几代考古工作者通过艰苦卓绝的工作,发现、抢救和保护了大量地下文物资源。增城金兰寺遗址、浮扶岭遗址、墨依山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南汉二陵,广州西村窑等重要考古遗址,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南越国宫署遗址、南汉二陵的发掘三次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jpg

44.jpg


广州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对于广州历史研究和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批重要先秦遗址的发现,极大地充实了广州地区的先秦考古材料,为探索距今6000-2000年前广州以至环珠江口地区的人类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南汉二陵及历代城墙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记录了广州自秦统一岭南建城以来2200余年绵延不断的发展轨迹。

3.jpg

波斯银盒、汉代珠饰和玻璃器和西村窑、南海神庙明清码头遗址等考古发现,和文物史迹、文献记载相印证,见证了广州自秦汉以来2000多年持续不断与海外地区交往交流的历史,实证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港口和商业都会,是广州开放开拓、多元包容城市特质的生动体现。

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让广州的历史轴线极大延伸,广州历史的信度显著增加,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广州的城市记忆和历史图景变得丰满、鲜活而生动。

考古成果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广州现代化发展

让文物活起来,让考古遗产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在加强考古发掘、研究的同时,广州文物部门不断推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对重要考古遗址原址保护展示,树立广州历史文化地标。1983年南越王墓发掘结束后在原址保护并建博物馆。1997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后在原址保护展示并建设考古遗址博物馆。2002年北京路千年古道发掘后在原址保护展示,成为北京路步行街的“金色名片”。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北京路千年古道的原址保护利用,树立了现代城市核心区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

5.jpg

6.jpg

加强考古出土文物展示,用文物讲述广州故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分别以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本体及出土文物为重点展示内容。依托南汉二陵(康陵)建立的南汉二陵博物馆也是广州考古专题博物馆,利用广州考古出土文物的优势和特色策划考古专题陈列,向观众呈现广州五六千年的人类活动历史和五代南汉国的历史记忆,充分展现广州的悠远历史和深厚底蕴。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利用考古现场组织公众参观体验,把火热的考古工地变成生动的历史记忆课堂,拉近了公众与考古之间的距离,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公众对考古工作的认知、关注和支持。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设置考古知识展览、模拟考古体验、文物修复和拓片体验等活动,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互动体验中了解考古知识,领略考古魅力。

加强对考古新发现的宣传,让公众及时分享广州考古新成果。广州市文物部门积极组织“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博物馆、考古现场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宣传文物保护法规政策,邀请新闻媒体赴考古现场参观报道,及时公布广州考古新发现,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激发了社会公众对考古工作的关注热情,显著提升了文物考古工作的影响力。

7.jpg

广州的考古遗产是广州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和重要载体,是广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直观体现,为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提供了强大的历史文化支撑。

新时代广州考古人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有新使命,新时代需要新担当。考古是通往历史深处的“指南针”,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广州考古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文化担当,践行“保护广州文化遗产、传承羊城历史记忆、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专业初心使命,做好广州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传播和传承工作,积极配合国有土地收储及城市建设工程开展考古工作,全力抢救和保护地下文物资源。强化考古工作的学术导向、科研导向,加强考古资料整理和考古成果研究阐释,积极开展广州地区先秦考古学文化、广州城市发展变迁、历史时期墓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等专题研究。积极开展科技考古和多学科联合攻关。加强对考古遗产的保护,做好重要城市考古遗产的保护展示。不断加强考古成果转化,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积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和装备水平。

总之,广州考古人将不断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广州贡献,让文物考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推动广州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力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助力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兴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