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特色服务 > 公共文化资讯

立足科学发展 助力创新创业(火炬开发区)

时间 : 2016-07-06 10:52 来源 : 厅公共文化处 作者 : 秩名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创办于1990年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万人,常住人口23万人,汇聚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近20家。一直以来,火炬区坚持实施“经济强区”与“文化强区”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文化建设扎实开展、成效显著,先后获评“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先进文化县(区)”、“广东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山市首个文化强区”等称号,市民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2015年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火炬区按照珠三角地区创建标准做调研、做规划,抓推进、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成果。

一、高位推动,强力保障,深入开展创建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创建工作建立机制保障

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对创建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并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成立了由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刘少山副书记亲自召开创建工作的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例会,并将创建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对社区、园区的考核指标。经过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了政府负总责,部门牵头,社区(园区)配合,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四位一体”工作新格局。

(二)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创建工作水平提升

火炬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2015-2016年进入攻坚阶段。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措施扎实有效,在活动中提升了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区、社区(总公司)级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各级领导责任明确;二是各社区(总公司)制订符合本辖区的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易于推进落实;三是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办公室,全面进行宣传策划和组织、调度实施,营造浓厚氛围,确保落实到位;四是及时召开各级动员大会,逐级动员,将创建活动引向深入;五是发挥督查职能,对各级工作进行检查,不断改进创建工作质量。这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评比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引导推动作用

在发挥各社区、总公司的特色,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的进程中,该区既重视真抓实干,切实推进创建工作,更重视抓住时机,巧妙引导,浓厚工作热情。区管委会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周边地市或镇区参加学习,开拓眼界,增强信心;建立和完善工作汇报制度,制订创建工作奖惩制度;落实评比奖惩,对好的经验、做法积极进行总结、鼓励、推广。上半年,火炬区已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织了多次业务点评会,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手段,对创建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以建设全覆盖的文化阵地为基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承载力

(一)明确创建方向,大力实施文化项目建设

火炬区文化项目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好一个文化生活圈。加强文化设施、文化服务网络和文化内容项目建设,已基本实现公益性文化设施区、社区(总公司)、小区(企业)三级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园区内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文化服务,打造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文化生活圈”,近几年,火炬区社区文化已具有良好基础,从今年开始,火炬区继续发扬优势,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文化的组织管理,出台了《火炬开发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火炬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管理员绩效考核办法》等规范化制度。同时,针对薄弱环节,还进一步加强了工业园区文化的建设,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制定了《中山火炬开发区工业园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案》。该项工作已全面建设完成,下一步,文化部门还将积极加强指导和督办,争取在上半年,所有场室建设及配套功能全部完成,符合园区广大职工文化体育活动需求,进一步推动工业园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二是建设好一批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国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项目为抓手,建设了一批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按照社区“2+8+N”模式,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图书、影视、网络、公共服务、宣教服务、文化娱乐、全民健身等集中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效、快捷地把有限的文化资源盘活、流动起来,使之有效地服务群众、娱乐群众有效平台;三是完善好一个基层文化管理模式。在社区组建两支公共文化队伍,一支是公共文化领导小组,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文化管理员、各文艺团体负责人、居民代表、社工组织等组成,负责讨论、商议、决策社区公共文化发展、计划,并组织落实。一支是公共文化监督小组,由文化管理员、文化志愿者、社工组织、小区业主代表、热心人士等组成,主要负责监督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计划落实情况,并给予服务项目进行评分。打造好一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通过创建网络数字化服务平台,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全区图书资源通借通还、数字图书资源共享、电子借阅方便快捷、数字文化服务适应群众需求。五是高标准推动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改造建设,将其作为全市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的标杆。

(二)加强资金、人才保障,为文化服务奠定基础

近年来,火炬区不断加大文化方面的投入,基本做到宣传文化体育基本支出增幅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持平。文化单位编制落实到位,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已落实43名编制人员,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有1-2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或文化指导员,定期安排有文化从业人员集体培训。还充分发挥小区干部、文化名人、退休教师、篮球队、文艺队、歌咏队等的积极性,邀请他们协助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日常运作与管理。同时,火炬区还高度重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党工委领导班子不定期带头参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经常化、规模化、制度化。目前全区共建立有64支公共文化志愿者服务小队,登记在册文化志愿者达1288人,年均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次,在全区形成了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文化志愿服务新景象,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同。

三、以丰富文化活动为根本,扩大公共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火炬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送文化活动、公益讲座、文化展览、文化培训到基层的服务机制,使全区公共文化社会化运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文化服务供给日渐丰富。以“邻里一家亲”、“书香火炬”、“社区文化节”、“越SHOW越红文艺精英大赛”、“好歌献给党、百歌颂中华”、“火炬文化大讲堂”、“绿色暑假、缤纷文化”、“全民读书月”、“兰花展”等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平均每年举办规模以上文化体育活动500余场,参与群众超过40万人次。健康论坛、科技文化节、动漫展、电展会、包装印刷展等时尚文化会展活动已颇具影响力。文化创意产业园、138数码广场、得能湖文化主题公园等特色园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俗节庆日,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咀香园成功申遗,并被评为4A级工业旅游景区。

四、以增强文化供给能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一)全面实行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文化场所的硬件设施配置到位,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建立起免费开放保障机制,确保免费开放质量,实现均等普惠的免费服务。

(二)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区图书馆、文化站常年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建立并实施群众文化辅导员进社区包片辅导制度,免费举办培训班、演出等,同时,按照群众要求,有计划地进入社区、企业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三)着力提升社区、园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统筹城乡发展,面向基层、面向社区,推进资源下移,逐步实现同区同待遇。发挥社区文化阵地作用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确保每个社区每年至少有30场次文化体育活动举办。

(四)积极拓展公共服务的延伸内容。联合文联、妇联、工会、团委、司法、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进一步拓展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职能,让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在服务群众参与文化、分享文化的同时,带来更多与生活相关的便捷服务:如计生、办证、法律咨询等,实现服务公众“零距离”。

五、建立推进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根据创建规划,火炬区还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创建主要任务和整体工作进度,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建立分工负责机制,把主要任务细化,每个创建项目指定牵头单位、配合单位,明确项目现状、创建目标、完成时间、各部门职责及工作要求,切实做好项目的实施、推进工作。建立重点项目定期督办制度、定期会商、集中讨论制度,保障项目顺利进展。

六、加强组织宣传,为创建工作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制定了创建示范区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宣传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二是在《中国文化报》以及市主要新闻媒体上跟踪报道火炬区创建工作情况,在火炬文惠通微信平台和政府网设立专栏显示创建工作动态。三是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以工作简报形式报送创建示范区进展情况。四是在主干道、广场等户外醒目位置设置广告,宣传创建示范区工作,营造社会舆论氛围。

七、创新课题研究,为创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中山火炬区公共文化服务三个优势项目,火炬区相应成立了三个课题组,积极开展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目前该课题已经完成课题大纲编撰工作,正在组织调研,并撰写研究报告,下一步重点进入制度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