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政协提案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076号和第20230361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 2023-07-26 10:39 来源 : 本网 作者 : 产业发展处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民革广东省委员会、余其豹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后疫情时代切实加强我省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的提案、关于粤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提案等收悉,经综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国资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意见,现合并答复如下:

一、关于保障旅游企业尽早渡过难关的相关情况

(一)着力加强对文旅企业的金融支持。近年来,针对文旅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服务文旅产业工作力度。一是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推出了多款针对文旅企业的信贷产品和特色融资服务。二是省地方金

融监管局积极引导广东农信,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红色资源、农旅、研学旅和体旅等的金融支持力度,如分别为梅州市蕉岭县河西村、招福村整村授信2000万元、1500万元,有力推动粤北红色苏区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和红色文旅民宿产业发展。三是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向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推送九批次543家文旅企业的120.57亿元需求清单。四是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银保监局等单位建立完善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旅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金融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如,指导人民银行清远市中心支行牵头联合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清远市金融工作局、清远银保监分局印发《金融支持清远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从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和窗口指导、创新政银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配套机制等多方位推动金融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清远建设成为文化和旅游强市。五是人民银行广州分行2022年以来充分发挥政策工具引导和撬动作用,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和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用足用好央行低成本资金,帮助文旅企业进一步纾困解难。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带动作用下,北部生态发展区文旅产业信贷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1月末,北部生态发展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达18.53亿元,较年初增加0.27亿元。六是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内的金融机构围绕“红色游”“乡村游”等文旅主题,创新文旅产业专属信贷产品,加大对文旅企业融资担保力度,为文旅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

(二)着力加强对文旅企业的政策支持。为进一步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针对文旅市场主体面临的经营困境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省相关部门出台了一揽子纾困惠企政策。一是2022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共提出47条措施,前13条为涵盖金融、社保、税收和消费等方面的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其中第23条至第29条为针对旅游业的专项纾困扶持措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也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旅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金融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二是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转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要求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政银企融资对接、做好政策解读和典型宣传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推动广东文化和旅游行业纾困发展。三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6号)文,明确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支持范围为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以及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可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申请贷款支持。四是综合运用贴息、再贷款再贴现、创新文旅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政府性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和代偿补偿等系列举措,解决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09—2022年,各级财政及社会资本累计筹集147亿元(其中省财政累计出资超过52亿元)注册成立40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包括文旅企业在内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各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担保业务给予降费奖补和代偿补偿。2022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充分发挥政策工具引导和撬动作用,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和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用足用好央行低成本资金,帮助文旅企业进一步纾困解难。五是落实中央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落实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小微企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政策,支持文旅行业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支持在符合中央关于林地、耕地相关占补平衡相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包括退耕造林、开荒垦耕及相应经济补偿等多种方式退补项目用地不足。六是搭建政银企多方合作平台,畅通文旅企业融资渠道。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推动辖区地方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支持乡村旅游战略框架服务协议,建立长远合作发展的金融桥梁,推动举办线上直播与线下对接多渠道融资对接活动,精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七是设立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其中,2022年度省高端旅游项目和省旅游重点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资金5000万,粤东西北地区项目获补助4250万元。2020年、2022年先后两次统筹安排省级财政专项纾困发展资金扶持粤东西北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

(三)积极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粤北地区生态旅游业资源禀赋和优势,围绕生态康养、红色旅游、主题公园、乡村旅游等板块,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推动粤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一是指导旅控集团参与广清永高铁“连南”站高铁新城概念性规划、韶关西京古道重点线路(乳源段)活化利用、连南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示范带(三江—金坑森林康养小镇)详细规划等21项涉及粤北地区的规划编制。二是旅控集团下属企业广东中旅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河源市属国企合作成立河源市粤源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此作为平台整合当地旅游资源,通过旅游推介会、媒体推广、千人千团等形式,开展送客进河源计划,线上线下为东源县销售住宿房量近千间,有力助推东源县旅游业发展。三是大力支持旅控集团与碧桂园国华文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民宿运营、旅行社客源输送、酒店运营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体育等方面启动连南县三排镇三排古寨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与民营资本在文旅产业的协同联动效应。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鼓励金融机构继续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等,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北部生态发展区文旅企业的支持,降低文旅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引导北部生态发展区金融机构根据文旅企业融资特点,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成立服务文旅产业的专营机构、特色支行和文旅金融专业服务团队,提高融资对接效率。三是依托“粤信融”平台,开展“线上+线下”高效融资对接,提升北部生态发展区文旅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四是全力推动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部署,指导和支持旅控集团积极参与北部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加强与粤北地区本土文旅产业的联动和合作。五是开展2023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文化和旅游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策宣讲与指导活动。

二、关于促进文旅相关行业复苏的相关情况

(一)积极推动文旅夜间经济发展。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有关要求,以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培育壮大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的长效机制。2021年以来,我省先后有广州市北京路、佛山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等1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数量居全国前列。2022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选工作,出台《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价指标》,引导我省各地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7个项目入选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其中粤北地区梅州市客都人家文化旅游区和清远市清城区北江两岸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项目入选。连续两年安排省级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

(二)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一是积极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2019年以来,推动各地打造了200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59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动建设了11个乡村旅游优质项目,推动45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打造了24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是打造绿色旅游品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4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生态旅游拳头品牌,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沿海经济带、乡村旅游集聚区,创新开发绿色旅游产品,打造绿色旅游品牌。指导各地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点,结合山地森林、地热温泉、滨海度假、河湖湿地、桑基鱼塘、田园景观等生态资源,积极发展集医疗养生、生态休闲、乡村研学、文化传播与旅游于一体的绿色旅游业态,推动梅州客天下等一批森林、温泉、滨海、农业主题的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三是积极推动打造旅游度假休闲产品。2019年以来,我省新增27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其中河源巴伐利亚庄园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随着“微旅游”休闲旅游消费场景需求的增加,我厅联合省发改委,推动各地打造了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四是评选50家“粤式新潮流”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涵盖乡村休闲、文博艺术、文娱潮玩、影视动漫、音乐演艺、特色宿集、研学亲子、休闲运动、美食品鉴、街区乐购十个类别。五是推动乡村民宿蓬勃发展。2019年,省政府颁布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政府规章《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据初步统计,全省各地共有70项左右民宿政策出台。省市场监管局实现民宿企业开办“一表申请、一天办结”,并规范登记民宿企业经营范围。截至2023年5月底,全省市场主体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民宿”字样的约2万户。举办乡村民宿现场推进会,打造了2家国家甲级民宿、3家国家乙级民宿,92个省级乡村民宿示范点等示范品牌,2022年安排425万元对省级乡村民宿示范点给予奖补,以奖补资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民宿发展。六是依托乡村旅游美食点和精品线路建设,与岭南民俗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相结合,推广道地粤菜美食。2022年1月公布了50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包含粤菜美食主题线路29条、乡村旅游粤菜美食点205个),每条线路均给予20万元的资金扶持,用于结合粤菜美食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目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公布了粤菜美食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61条,公布的乡村旅游线路包含粤菜美食点共587个。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统筹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粤北地区夜间文化和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引导和鼓励各地政府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发展予以扶持。二是做好顶层设计,联合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加大民宿发展力度,规范经营管理,促进民宿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重大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食在广东”的品牌影响力,把宣传推广饮食文化作为乡村旅游集聚区旅游特色,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四是推动文旅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鼓励引导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康体养生等主题的文化和旅游综合体。五是发挥企业集聚、业态叠加优势,推动传统技艺、艺术展演等项目在示范区聚集转化,打造“请到广东过大年”“文旅护照”等文旅IP。六是持续推动“文旅+演艺”“文旅+体育”“文旅+教育”“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

三、关于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情况

通过强化政策规划,加大对文旅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为促进“文化+旅游+科技”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业和科技的深度融合。

(一)加强政策规划引领。省科技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六部门印发《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粤科高字〔2021〕37号),提出实施科技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加大对科技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方案提出实施文化科技关键技术引领、实施科技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六大工程,提出推动粤北地区长征文化数字化再现,开发虚拟现实体验剧场等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产品;推动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智慧化,开发推广“一键游广东”移动智慧应用端,着力打造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乡村旅游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科技含量,发展“文旅+演艺+科技”模式,打造一批彰显岭南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艺精品节目。

(二)开展文旅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省科技厅先后设立“虚拟现实”和“文化和科技融合”等重点专项,组织开展文化旅游领域共性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文化旅游行业创新水平。“虚拟现实”重点专项围绕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内容制作等虚拟现实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攻关,为推动我省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专项,围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文化沉浸式体验、文化IP智能创作与呈现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其中,围绕岭南教育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粤北长征文化沉浸式体验等方面设置专题,支持粤北地区相关单位、省内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支撑粤北地区旅游业发展。

(三)建设文旅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科技厅和省文化和旅游厅创新举措,在文化和旅游管理领域联合共建了国内首个智慧博物馆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智慧博物馆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广东省文旅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搭建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提升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水平以及文化和旅游行业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开展文化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应用示范。

(四)打造文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核心载体。推动建设华强方特、广州励丰、广州欧科等8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约占全国1/10;在科技部和中宣部的评价中,我省优秀基地数量占全国1/3。同时,省科技厅积极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五部门启动首批省级基地建设工作,各地市反响热烈,华侨城、长隆等全省70家单位提交申请材料,领域涉及文化旅游、科普展示、演艺设备等,着力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示范基地,形成了鲜明的示范带动效应。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继续以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六大重点工程为牵引,围绕文化强省的重大科技需求,持续推动实施相关专项。探索科技成果对接机制,畅通科技成果在文化旅游领域的转化渠道,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推动国家级、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赋能云旅游、云演艺等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专此致函。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