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文旅函〔2019〕425号B类
李伟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提案》(第20190654号)收悉。经综合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文化和文明的殿堂,青少年通过博物馆了解历史、感知传统、吸收文明,有助于更好面向未来。您提出的发挥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提案,正是我厅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对您的建议高度赞成。
一、我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已经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青少年教育日益成为世界和中国博物馆的重要功能。我省各博物馆在博物馆展览、宣传中越来越注重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博物馆与学校互动频繁,进行了许多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使我省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肯定。
(一)开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工作
我省许多博物馆已利用自身资源陆续开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南海区博物馆均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与多家大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良好合作机制,这为共同开展“流动博物馆展览进校园和教育体验项目”,策划教育体验活动,将博物馆资源融入中小学校日常教学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东莞唯美陶瓷博物馆是由企业兴建的民办博物馆,于2006年正式成立并免费对公众开放,吸引了较多的青少年观众前往参观,取得了较好的公共效应。
早在2014年,为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中的作用,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我省被选为国家文物局首批“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省份。
试点工作中,博物馆在所属区域内重点针对中小学生、教师、家长三类群体,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分别开展青少年教育需求调查,形成《青少年博物馆教育需求调查统计分析报告》。各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着手建立本地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项目库》,并通过当地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联系沟通,积极吸引本地区中小学校参与体验活动,建立中小学生到博物馆参与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博物馆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和举行挂牌仪式,资源共享,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拓展活动,开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的探索。
(二)教育、文化部门合作开展博物馆研学教育
2018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部署我省研学旅行工作,遴选和推动建设一批高标准、引领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将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纳入到研学实践基地备选范畴,最大限度发挥其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功能。广东省博物馆是我省首批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单位。
省教育厅提出要求各地各校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通过研究性学习、班团队活动、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在形式多样宣传教育活动中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流动博物馆扩大基层青少年教育范围
为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覆盖到更广的范围,包括基层、粤东西北、农村、社区、学校、商场、地铁等地方,原广东省文化厅于2004年设立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由省博物馆发挥其专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组织策划中小型展览到全省各地博物馆巡回展览,各地博物馆以成员单位的身份加入并负责提供展览场地,对优化广东省文博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提供展品委托地市博物馆运营的“次级节点”项目,将展品送到百余所学校进行百余场次巡展,覆盖学生约28万人次。每年由各成员单位根据流动博物馆提供的展览及活动建议方案自主组织实施各类配套活动数十场次。
在成员单位之外,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支持和鼓励越来越多社会组织参与到博物馆公共文化建设中来,“进学校”“进街道”“进社区” “进商城”“进地铁”“进机场”等“文博走基层”系列活动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机会贴近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听粤博讲文物背后的故事”等委托文化企业利用广东省博物馆展览资源的延伸项目到街道、社区、学校自发开展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享受博物馆发展的成果。
经过全省文化、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全省共有博物馆312个。2018年,全省博物馆制作基本陈列870个、临时展览1526个,策划教育项目3318项,实施教育活动11422次。未成年观众人数1781.60万人次,占总参观人数的25%。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逐年增加,青少年观众数量占博物馆参观数量的四分之一,也成逐年增多趋势。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已经开展的工作,与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是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专业力量有待加强。专职从业人员数量依然短缺,由于专业组织者和志愿者的资源问题,适合青少年的博物馆课程数量还是比较少。市场上虽然文化旅游项目纷繁,但由于一般的旅行社缺乏博物馆教育的相关知识和专业素养,项目质量良莠不齐。
二是馆校合作模式有待拓展,合作深度有待提高。开展博物馆教育,馆校之间的分工与衔接至关重要。调查显示,在教育活动的类型上,我国博物馆目前还是主要以课程讲座、单次教育类的活动为主,只有少数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建立了相对深度的合作关系,能够开展比较成体系的博物馆课程。馆校合作关注点更多落在藏品本身,基于博物馆的文物体系来设计教学项目,而与学校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关联较小,更多的是对校外知识的一种补充。随着博物馆课程的开展,组织活动需要面临的安全、秩序和教学效果问题也随之呈现出来。博物馆并非专业的教育机构,而学校对于博物馆内容的了解也未必深入,双方都需要社会机构介入来搭建馆校沟通的平台,同时有效分担二者的压力,促进馆校间更加密切的合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旅、教育部门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指导各地各校积极推动德育课教学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充分发挥博物馆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青少年全面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是探索博物馆、学校和社会机构合作新模式。博物馆将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加以展示,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感染力。相对于学校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博物馆的教育环境更具有立体感,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点,能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及时补充、拓展与延伸,这也正是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更深入的馆校合作,要由专业人员来推动,开展专题系列课程,旨在于对校本教学进行知识延伸。由博物馆提供资源,社会机构在此基础上与学校合作制定课程,最后交付有资质的机构组织执行。专业人员来推动,开展专题系列课程,旨在于对校本教学进行知识延伸。通过活动,深化课本内容,引申相关知识,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引导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
二是深化文旅融合、文教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博物馆青少年研学旅游。我省博物馆、旅游资源众多,考古遗址、水下考古、红色遗迹和文物、华侨文物、各种艺术和传统手工艺,都在新时期依然散发着历史和文明的光芒。博物馆与学校、旅行社合作,打造假期、课余研学旅游线路,通过行万里路体会万卷史书。
三是进一步扩大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范围。逐步尝试将适合青少年的博物馆教育课程送到偏远地区的课堂,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资源。利用流动博物馆网络,进一步扩大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范围。博物馆合作大门向社会打开,欢迎社会各界包括单位、企业、个人,将社会的经济、平台、技术等优势接入博物馆教育平台,打造精彩纷呈、青少年身边的教育资源。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