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政协提案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90163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 2019-06-25 18:36 来源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粤文旅函〔2019〕395号B类

 

民进广东省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岭南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用的提案》(第20190163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地方志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推动乡土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成效

  近年来,我厅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乡土文化建设相关工作,积极推动我省乡土文化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乡土文化振兴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和督导监管。编制了《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

  准(2016-2020年)》《广东省贫困村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广东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初稿)》《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广东省A级文化旅游特色村指引、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强化乡村振兴顶层设计,有效指导支持各地市乡村振兴工作。

  (二)加快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2018年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10850万元扶持粤东西北地区建设108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根据全覆盖检查情况,截至2019年3月全省共建成25671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99.48%,其中2277个省定贫困村中建成2174个,覆盖率为95.48%。加快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印发《广东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验收指导标准》,全面推动各地总分馆制建设。2018年底我省已建成图书馆总馆72个、分馆729个、村级(社区)服务点2265个,建成文化馆总馆58个、分馆413个、村级(社区)服务点1152个,有效推进了县域公共文化资源流通共享并向镇村文化阵地延伸。

  (三)着力丰富乡土文化产品和服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举办了“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广东省第九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舞动南粤”全省广场舞展演活动、广东民歌民乐大赛、“粤读越精彩”阅读推广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等一大批文化惠民品牌活动,有效丰富了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其中,2018年实施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采取政府购买和按需点单的方式,共向粤东西北地区县、镇、村免费配送333场演出、展览和讲座,有效实现了乡村群众公共文化供需对接。

  (四)推动镇村志编修工作。2018年出台《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由专人负责地方志工作,有条件的可以指定机构负责地方志工作”,将地方志工作范围拓深至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地方志书、年鉴、地方史的编纂纳入法治化轨道。此外,镇村志编修也已纳入第三轮修志试点。通过镇村志的编修,进一步加大保护传承发展乡土文化力度。

  (五)强化岭南乡土文化推介。坚持以广东地情网集群和方志馆为平台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推介岭南乡土文化。如广东方志馆收集了诸多家谱族谱,并立志打造家谱族谱研究中心;广东省情网开设“产品产业”栏目推介全省特色小镇、产业园区和地理标志产品,“省情数据库”收录镇村志38部;拍摄《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在知名网络平台和电视台播出,展示包括岭南乡土文化在内的岭南特色文化。

  (六)加强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壮大乡土文化人才队伍。2018年共选派68个单位71名干部分别参加文化和旅游部33个项目的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举办全省学习贯彻公共图书馆法、全国公共文化巡讲暨广东省文化站站长培训等培训班,覆盖培训710余人。督促各地市出台《文体协管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签订《农村文体协管员目标责任书》,印发《文体协管员工作手册》12000册,下达补助资金2500万元,为粤东西北地区共17252名文体协管员开展文化服务提供经费支持。

  尽管我省在推动乡土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诚如您所提,当前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一是各地对乡土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文化产品供需不对等;二是一些乡土文化传承后继无人,人才培养工作还需加强;三是乡土文化精品挖掘和打造力度不足,品牌效应作用未有效发挥。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强化乡土文化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一是加强实地调研和业务指导,引导各地正确认识乡土文化的积极作用。启动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并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列入评价指标,通过加强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乡镇文化站效能建设等工作的实地调研和业务指导,积极推动乡土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二是加强乡土文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进一步完善劳动者技能今生培训补贴政策。搭建省急需紧缺人才信息供求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系列引才、育才活动。通过在贫困地区优先招募研培学员、推荐参加非遗跨界对话、组织非遗专家赴贫困地区开展辅导和巡讲、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举办大型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推介非遗+旅游线路、南粤古驿道沿线非遗资源活化利用等方式,进一步帮助贫困地区传承人群进一步增长学识、拓宽眼界、提高技艺水平,促进非遗传承项目发展。三是深挖乡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乡土文化品牌。进一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将封开山歌、龙川杂技、双朝节、玩坡节等一批乡土文化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予以资金补助,支持当地擦亮本地文化品牌。四是注重乡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对接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坚持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村集体+公司+农户”等模式,大力支持具备旅游发展条件的117个省定贫困村发展旅游业。继续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联合省农业厅评审出11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4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打造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等增加旅游功能、延伸旅游链条、提升增值能力、创建A级旅游景区。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