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政协提案

关于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018029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 2018-06-15 14:25 来源 : 广东文化厅 作者 : 秩名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粤文函〔2018〕316号(A类)

 


 

陈高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农村文化扶贫的提案(第20180295号)收悉。经综合省委农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等单位的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推进农村文化扶贫工作的措施成效和存在问题

)出台系列重要政策法规,强化农村文化扶贫工作保障力度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经过长期努力,我省各地农村文化工作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广东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关于全面推进我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广东省关于文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等专项性文件《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等法规性文件,为我省推进农村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政策法规指导2017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国家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图书、报刊、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信息内容、节庆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公共文化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又为我省精准农村文化扶贫工作赋予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让基层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十二五”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农村“五个有”文化室全覆盖建设,省财政共投入40793万元用于农村电子阅览室器材设备补助。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村(社区)文化室27383个,覆盖率达到99.99%所有村(社区)文化室均按照“五个有”标准建设文化设施、配置文化器材设备并向群众开展免费开放。在此基础上,2014年,我省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中山市和梅州市、佛山南海区、梅州梅江区4个试点顺利通过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验收,中山市被列为全国示范地区;2016年,我省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公布了《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积极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精准文化供给;2017年,我省启动包括2277个省定贫困村在内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联合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体育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的通知》,提出了2018年基本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目标,并以强化指导、实地督导、季度通报等为抓手积极推进全覆盖建设工作。2016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22437万元扶持粤东西北地区建设了214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在强化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我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管理、运营和服务,梅州市探索了“三多三促”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的模式,在粤东西北地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323个,覆盖率为63.22%。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有效整合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为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

(三)实施农村文化精准供给,推动农村文化共治共建共享。一是开展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2016年以来,省文化厅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制订并公布了总分馆建设标准和统一标识系统;省财政共投入4600万元扶持全省建设48个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试点,有效推进了县域公共文化资源流通共享并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延伸,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模式,为农村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二是打造系列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省文化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近年来举办了群众艺术花会、打工者歌唱大赛、社区文化节、粤曲私伙局大赛、客家山歌大赛、民歌民乐大赛、廉洁读书月、廉政小品曲艺创作大赛、“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批文化惠民品牌活动2017年启动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为粤东西北地区提供了306场展览、讲座和演出,探索了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有效实现了农村群众公共文化供需对接。三是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不断加快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不同乡村农家书屋图书资源轮换,探索建设多功能型农家书屋,积极利用“岭南流动书香车”会同新华书店系统单位开展新春送书下乡、阅读进农村等活动,平均每个书屋配套资金3300元、补充更新图书229册、补充更新报刊、音像制品46份四是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制定了《推动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实施乡村广播影视信息服务振兴计划》在相对贫困村开展IPTV、直播卫星户户通等技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基础上,积极推进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加快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智能建设。

(四)加强农村非遗挖掘与保护,促进农村非遗传承和传播。省文化厅强力推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一是进一步挖掘农村非遗资源。在建立健全全省非遗名录体系过程中,注重乡村非遗资源的挖掘和保护,目前我省现有的60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729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如民俗类(疍家婚俗)、传统舞蹈类(龙舞)、传统音乐类(客家山歌)非遗项目等来自农村。二是选派农村非遗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培训。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优势资源,积极组织和举办农村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进一步推进传承人增长学识、拓宽眼界、提高技艺水平。三是实施非遗记录工程。我省积极将部分年龄较大、来自农村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纳入非遗记录工程实施范围,开展口述史和拍摄记录,并制作成文献片、综述片和工作卷宗进行数字保存。四是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我省积极以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方式促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目前我省共有1个国家级、8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已于2017年获文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实施,2018年中央财政投入700万元创建工作经费。五是开展乡村非遗传播宣传活动。2015年以来,我省分别在云浮郁南兰寨古村落、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江门开平市自力村设置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并举办启动仪式,这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推动农村文化扶贫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2015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一是加快农村光纤建设2015-2017年,全省新增农村光纤接入用户440.4万户,累计580.8万户;新增开通光纤入户行政村1.0万个,累计1.9万个。省通信管理局开展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共争取中央财政补贴6611万元,拉动投资4.4亿元,惠及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10个市共3273个行政村广东电信完成2277个省定贫困村50M以上光纤接入能力提升,具备4K电视传输条件,其中2273个已开通50M以上光纤上网业务,占比达99.8%。二是加快4G网络建设全省4G基站累计达29.7万座,总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全省乡镇4G信号全覆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扶贫办解决20个村委会无网络信号、1654个村委会网络信号覆盖弱及贫困村10835户村民手机信号覆盖不良等问题。加快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建设顺利完成2017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建设任务,开通韶关、河源、梅州、潮州4市13个原中央苏区县(市)3301个试点村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服务,共派发终端设备1112924台,服务覆盖约590万村民。

(六)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文化管理和服务能力。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2013年以来省文化厅共完成了两轮全省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长轮训工作,参加人员超过400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2012年起,我省财政每年下达2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省农村文体协管员进行补助,省文化厅共编印了30000册《广东省农村文体协管员工作手册》供全省文体协管员学习并指导各市、县不断加强对农村文体协管员培训工作,对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我省不断充实壮大并优化文化志愿者队伍结构基本建成了省、市、县、镇、村五级文化志愿者队伍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开展系列“送戏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促进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省共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1274支,注册文化志愿者达81586人;同时,我省积极鼓励农村加快培养民间文艺团体,建立以乡村教师、乡村艺人以及乡村能人为主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引领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

在肯定我省农民文化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正如提案中所言,目前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小供给较为单一,创新水平较低,服务不够精准,质量较差;二是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统筹难度较大,设施设备较为陈旧,服务效能不高;三是农村传统陋俗根深蒂固,难以破除,农村陈旧风气和落后文化在较大范围存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农村人才不足,队伍老化较为严重,总体素质偏低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文化总体水平的提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下一步主要工作举措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提案建议和我省实际,省文化厅和相关部门在今后一段时期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组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2018年底,基本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2020年,全省普遍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需求相匹配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二是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加快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推动基层图书馆、文化馆(站)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联动机制的建立和服务效能的提升,实现区域内资源、人员、服务统一调配,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2018年,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粤东西北地区具备条件的县(市、区)50%建立总分馆制。到2020年,全省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三是着力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村规民约相融合的乡风民风,抵制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普法教育,发挥村规民约、人民调解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协商解决纠纷矛盾,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提高农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发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等活动,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农村传统民居院落、古建筑、古驿道、抗战文物、红色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编制《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振兴工程推进百兆光纤进农村,以2277个省定贫困村为重点,逐步推进20户以上自然村连通光缆引导电信运营企业降低农村用户资费,2020年底前,全省已光网覆盖的农村光纤用户普遍提速到100Mbps以上、百兆用户占比达60%加快推进4G网络入乡进村,进一步提升城乡4G网络覆盖深度推动乡镇政府、村委会等无偿开放公共物业支持基站建设支持选择有条件的村委会或行政服务办理点等需求集中区域进行公共WLAN网络覆盖试点,由所在地镇政府、村委会提供保障。

是加强基层文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规范人才管理,培育一支适应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和辅助队伍,不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水平。同时,指导各地各级进一步完善文艺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文艺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培育一批业余文化人才和文艺团队,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是强化农村文化工作督导考核。省文化厅将以《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为抓手,继续以季度通报并开展专项检查的形式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督导工作。以落实《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为基础,制订实施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我省农村文化工作评价考核,建立健全奖惩考评机制,确保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    

同时,我们也建议地方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实地方公共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坚持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强化农村文化建设配套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效能,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我省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文化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文化厅

                               201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