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文函〔2017〕225号(B)
曾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放古籍数字化图片资源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厅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古籍数字化资源开放情况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的工作意见》(国办发〔2007〕6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制定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古籍数字化工作,建立古籍数字资源库。2008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古籍保护网站,或在各地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上设立古籍保护网页,向社会公众展示古籍保护资源和成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古籍的保护和研究。此后,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需求的日益增长,各地公共图书馆陆续实施馆藏古籍资源数字化项目,建设古籍数字资源库。
2016年9月28日,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阶段性成果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上线提供服务。2017年2月2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联合在线发布1万余部古籍数字资源,古籍品种珍贵、版本丰富、文献价值高,通过互联网免费向公众开放,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加上此前已发布的资源,至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布的古籍数字资源累计已达2.4万部,相当于六部《四库全书》的总量。
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设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08年正式成立,致力于古籍文献的收集、保护、整理和开发,近年来充分利用缩微和数字化技术,开展馆藏古籍地方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工作,目前已缩微和数字化扫描古籍地方文献逾400万页。以此为基础,省古籍保护中心启动“古籍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建设,2014年首期110万页珍贵古籍地方文献资源正式上线,免费提供全文查阅服务,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古籍地方文献公益网站之一。另外,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为基础,海内外各公藏机构和个人藏书为补充,收录1911年以前(个别门类延至民国)4064种广州人士(含寓贤)著述、有关广州历史文化的著述及广州版丛书的《广州大典》,历时10年收集整理,已于2015年完成影印出版。其全文数据库亦基本建设完成,近期可上线免费供读者全文查阅。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举措
古籍数字资源是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馆藏文化价值的重要依据,我厅计划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推进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开发与开放利用工作:
一是加强对古籍文献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古籍文献的整理开发,尤其是数字化工作,需要以古籍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为基础。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通过强化古籍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广东省古籍文献修复中心等手段,加强对我省古籍文献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为古籍资源数字化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二是关注和解决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问题。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开发与开放利用相关工作需要长时间、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在推动我省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读者需求,分析工作效益,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防止非法盗取利用行为。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关注技术研究,推动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是大力推动古籍数字资源开放获取。推动《广州大典》等已影印出版的大型古籍文献丛书数字化资源上线,督促省立中山图书馆继续将缩微和扫描的数字化古籍地方文献陆续分批整理上线,方便广大读者查阅相关文献,开展学术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古籍收藏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古籍资源数字化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古籍资源,发挥古籍应有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建设的关心,欢迎今后继续支持文化工作并提出宝贵建议。
广东省文化厅
2017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