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政策解读

广东省文化厅方健宏厅长就《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时间 : 2015-07-30 09:48 来源 : 厅办公室 作者 : 秩名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编者按: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广东省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重大惠民工程正式起航。就《实施意见》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健宏。
 
  1、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排头兵走在全国改革发展的前列。请问《实施意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它对广东省文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方: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今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基本内容、主要路径和保障标准等作了全面部署。从一定程度来说,可理解为文化服务“新政”,文化惠民“施工图”。我省实施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文化投入不断增加,一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实施,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但是,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相比,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依然存在总量偏少、质量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待进一步充分保障。所以,加快构建以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在总量、质量和成效较大提升,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我省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可谓应运而生。
 
  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反哺作用及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文化需求愈发凸显,《实施意见》的制定实施,将有利于解决我省公共文化建设不均衡、产品供需不对等问题,提高城乡群众的文化民生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传递信念、滋养民心、弘扬美德的功能和作用,增强社会凝聚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深入推进我省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齐驱”,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三个定位”战略发展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2、记:我们注意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之前所提有些不同,突出了“现代”两个字,主要意味着什么?
 
  方:首先在基本文化理念层面,意味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导向。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始终要放在人民上,出版老百姓爱看的书报,制作老百姓喜欢的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组织老百姓喜欢的文娱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其次在制度建设层面,意味着建立法治框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创造条件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实现由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广大公民共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适度平衡和良性互动关系。再次在现代技术运用层面,意味着文化要与科技更好融合,丰富和提升服务的手段,比如利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推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丰富性、利用的便捷性,尽量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文化鸿沟。不管群众在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粤东西北地区的基层乡村,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3、记: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实施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
 
  方:《实施意见》共分6部分共22项,并将《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以下简称《服务标准》)作为附件随文印发实施。
 
  《实施意见》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共2项。包括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协调发展、坚持提质增效。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人民群众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第二部分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共4项。包括: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推进基层文化场馆整合联动,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第三部分是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共4项。包括: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第四部分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共3项。包括: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第五部分是激发公共文化活力,共4项。包括: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示范区建设和理论研究,深化公共文化交流合作。第六部分是加大保障力度,共5项。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法规体系,落实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绩效考核。
 
  附件《服务标准》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服务内容与项目。明确量化提出了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13个方面32条指标,涵盖场馆建设、辅助设施、场馆开放、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文体活动、文艺培训、陈列展览、免费上网、人员配置、业务培训等方面。第二部分是标准实施说明,从标准体系、实施时间、资金保障、监测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4、记:《实施意见》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和纲要性文件,其特点主要有哪些?
 
  方:我省在贯彻落实中央两办《意见》、制定本省《实施意见》的过程中,坚持“遵循两办意见、立足我省实际、结合强省纲要、兼顾不同地区、目标适度领先”的原则,注重结合广东实际,突出广东特色。
 
  从总体上看,一是示范引领。充分体现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地、排头兵地位,在创新文化管理运行机制上有所突破,力争在全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注重衔接。与《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等既定政策文件相衔接,做到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持续、平稳、有效。三是问题导向。通过明确主要抓手和重点任务,以科学、具体、易行的措施和办法,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和瓶颈问题。四是实事求是。立足我省实际,针对我省区域、城乡、人群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分类指导各地域、各人群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从具体内容上看:在设施建设方面,突出网格化布局,着眼设施提档增效,加强文体广场建设管理,深入推进基层文化场馆的城乡联动、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在服务覆盖方面,在夯实阵地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等流动服务,并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特定区域,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异地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重点倾斜保障。在内容供给方面,强调公益惠民、突出岭南特色,充分利用我省现有工作基础和历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亮点。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推广公共数字文化一站式服务;建设广东省文化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文化志愿服务;吸引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开展群众点单式服务等。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健全法规体系,制定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成绩指标,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性评估机制。
 
  5、记:《实施意见》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有何举措?
 
  方:我省《实施意见》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出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标准》),明确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以及应具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条件和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具有几个特点:一是高于国家标准。我省的《实施标准》以中办、国办《指导标准》为基础,只做加法,确定了总数为32条的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与国家《指导标准》22条相比,我省增加了10条,主要体现在人均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公共文化服务的半径、公共文化自助设备设施等。二是明确量化服务指标。《实施标准》规定的服务项目与内容指标尽量具体量化,用数据和标准规范进行阐述,便于指导基层、明确任务。部分项目采用人均指标,力求合理科学。三是形成动态指标体系。《实施标准》以县为基本单位推进落实,要求各地制定地方实施标准,有条件的地区还要在底线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形成上下衔接、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标准指标体系。同时,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标准实施具体效果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完善。
 
  6、记:下一步我省将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
 
  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的是过程和机会的均等,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平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好公民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实施意见》将均等化建设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着眼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城乡发展,重点解决区域、人群、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的问题,让全省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主要包括: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加大城乡帮扶建设;结合我省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战略发展计划,实施精准文化扶贫,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异地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7、记:《实施意见》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方面有那些思路举措?
 
  方: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机遇,对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手段,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覆盖具有重要作用。我省《实施意见》提出建设全域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探索公共文化“互联网+”建设,加强多网、多终端应用开发和内容服务,力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后我省公共文化数字化工作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推进落实:一是加快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建设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重点打造“岭南特色资源数据库”;二是加快建设全省统一、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平台,重点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三是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四是完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体系,依托“三网融合”,拓展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
 
  8、记:我省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上有什么的考虑?
 
  方: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既有基本的需要,也有个性化的需求,政府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做好“兜底”工作、保障好基本需求的同时,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机制。《实施意见》在促进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方面体现了四个明确。一是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扩大领域开放、规范行业准入、明确扶持政策、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活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二是明确了社会力量的主体构成。包括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省目前注册文化志愿者已超过8万人,我们将进一步实施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擦亮文化志愿者活动品牌。三是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的重点领域。包括捐资捐建公共文化设施,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联的产业,研发文化创意产品、新技术等。四是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和内容。包括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制定采购办法,扩大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范围;完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等。
 
  9、记:我省将如何把《实施意见》落到实处?
 
  方: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老少边穷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保障和对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单所得税扣除政策等。
 
  二是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强化对地方公共文化建设综合性考评,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配套政策,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抓紧落实、力求成效。
 
  三是加快公共文化立法进程,修订完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加快推进我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版权保护条例等法规制定,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强化公共文化法治建设,依法依规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地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落实单位法人自主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