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人大建议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9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 : 2022-06-30 15:32 来源 : 本网 作者 : 公共服务处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罗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整体统筹推进大湾区乡土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推动大湾区乡土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不断完善大湾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夯实乡土文化建设阵地基础。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完善包括大湾区在内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全省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7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011个,基本实现大湾区镇、村全覆盖;推动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均衡科学布局,全省建成“粤书吧”、深圳市盐田区智慧书房、佛山市南海区读书驿站、中山市香山书房等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2000多家;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专项排查和治理,实施行政村(社区)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建设计划,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建设,近三年每年委托第三方对35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140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服务质量抽样调查,大力推动大湾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提升。

(二)深入挖掘大湾区乡土文化,加强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省委宣传部注重对乡土文化、岭南文化的研究阐释工作,推进广东省古籍保护行动、地方戏曲文献资料抢救保护行动,整理出版大型广东地方历史文献系列丛书,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方言民间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素材,组织开展文艺创作,推出侨批题材长篇小说《平安批》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全国首部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有效提高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播度、影响力;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把三地共通的传统文化、岭南文化、乡土文化的根脉紧密联结;围绕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组织基层文艺院团、非遗传承人(团队)等,广泛开展地方戏曲、民歌民乐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推动大湾区农耕文化深度挖掘和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认定,全省累计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遗产地有6个,其中有4个位于大湾区(佛山市南海区、东莞市、广州市增城区和广州市海珠区)。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加强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推荐一批来自乡村地区的非遗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开展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115个项目通过评审及公示环节;深入挖掘我省优质乡村文化资源,将优质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积极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出259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00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0个旅游风情小镇,推动创建了4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探索推广“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乡村+游乐”等乡村文旅发展新模式;积极打造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公布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等八大主题共44条游径。

(三)加强大湾区乡土文化宣传推广,有效展示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成果。省委宣传部积极利用报纸刊物、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在南方+客户端开设“广东非遗遇上世界美食”专题,系列采访非遗传承人、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等的短视频图文,以不同的视角传播展现非遗魅力;金羊网承担建设运维的“云上岭南”文化博览会国际传播网覆盖全球五大洲,拥有中、英、葡文等多种语言传播能力,对外宣传岭南文化、乡土文化、传统文化,让南粤文化与现代文化合奏齐鸣。省农业农村厅加强展览宣传推介,通过《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南方网、南方+等媒体推出70余篇关于广东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深度报道;多方式开展“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推介宣传20个“广东十大美丽乡村”、4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90个特色名村,成为广大市民网红旅游打卡地;举办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发动全省1100多个乡镇比环境、比产业、比风貌、比治理,PK对决,层层推进,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累计超过50亿人次收看节目,6亿多人次参加了网络投票,62位“三农”专家提出了300多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主要领导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编辑出版图书《广东有味乡村行》,加大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宣传推广。

(四)加强乡土文化建设和教育融合发展,推动大湾区乡土文化复兴。省教育厅大力加强广东省教育科研工作,组织高校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门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问题研究、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研究等专项项目,2019年至2021年共立项关于大湾区建设的研究项目464项。相继开展人文社科科研平台建设,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传承与智慧文创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等平台基地,着重加强大湾区社会文化研究,加大高校对大湾区乡土文化的发掘、总结和弘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在乡土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设非遗课程、建设文化传承基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举措,进一步挖掘广彩、广绣、广东醒狮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辐射带动岭南地区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与传习。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省在推动大湾区乡土文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乡土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诚如您所说,大湾区乡土文化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会同相关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部署,加快推动大湾区乡土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继续抓好乡土文化题材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具有浓郁乡土文化特色、充满正能量、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的精品;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雅艺术等进乡村,丰富拓展乡村文化生活,繁荣乡土文化;深化大湾区乡土文化活动,整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文艺资源,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广东)非遗周活动,促进文化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大湾区乡土文化传承发展。

(二)继续加强高校人文社科建设,引导大湾区高校科研协同创新和合作交流,推动大湾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高质量发展,在大湾区布局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平台,有效服务支撑大湾区乡土文化建设;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服务乡土文化建设机制模式,充分发挥其对区域乡土文化建设的统筹功能,促进乡村经济和文化振兴。

(三)持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大湾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均衡科学布局,织密和优化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举办系列乡村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大力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四)继续深入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支持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讲好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故事,做强做大优势特色农产品文化,从多维度推动大湾区的乡土文化复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