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人大建议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33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 : 2022-06-27 09:20 来源 : 本网 作者 : 文物保护与考古处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施镇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委编办、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省文联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我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履职尽责,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资源家底更加充实。广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址不胜枚举、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全省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1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5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1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5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56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片、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104片,中国传统村落263处,广东省传统村落186处。确认历史建筑4084处,总数居全国前列。完成七批古村落普查,认定368个村为“广东省古村落”。全省核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5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开平碉楼与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53处。全省共备案博物馆367个,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个,定级博物馆总数居全国第二,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4783件/套,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37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9个。“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我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行动计划》《广东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行动计划》,筑牢不可移动文物法制基础。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对推动革命遗址类历史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将起到重要作用。印发《广东省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指引(试行)》,指导各市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认定。制定出台《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规范(试行)》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强我省非遗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

(三)资金投入稳步增加。近年来,我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稳步增加。2019年至2021年,省财政共安排9亿元支持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安排3.52 亿元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2021年,省财政安排阳江市2000万元,用于支持“南海I号”博物馆文物库房改造及配套建设。2022年,省财政安排阳江市8000万元,用于支持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项目建设,并将结合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落实以后年度资金。2022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3760万元,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编制、街道景观整治、完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相关工作。

(四)文博队伍建设不断规范。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实施方案》,对优化文物管理部门机构职能、加强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力量等提出了任务要求。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事业编制由41名增加至91名,增强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力量。大力推进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政革,出台《广东省深化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评价标准中专门增设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专业方向,并将文物修缮、文物保护相关工程、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案例等纳入了评价指标和代表作清单。加强文物博物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公布视频课件供免费学习,2021年度培训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1176人次。加强人才宣传推介,组织实施新时代文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荐文博人才入选国家、省有关人才工程,参评五一劳动奖章、“南粤工匠”等荣誉称号。

(五)活化利用效益不断提升。着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鼓励各地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和地方优势,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历史价值高的历史文化景点,打造内涵丰富、知名度高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创新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精心打造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建设。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创设了生态博物馆、参观旅游场所、教育教学基地、体验基地、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保育、乡村振兴、工业遗产和文物建筑利用的典型案例,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开平碉楼与村落、广州TIT创意园、佛山南风古灶等。遴选认定两批4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涵盖南风古灶、英德红旗茶厂等多处工业文化遗产。开平市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个优秀推荐案例。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您提出的建议,聚焦重点难点堵点,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全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请出台《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的意见》《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出台《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办法》,加快修订《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加快编制《广东省文物保护空间规划》。加快出台《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评价标准》《历史建筑安全排查及评估技术标准》《历史建筑修缮与加固技术标准》,为各地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宣贯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国家引导、地方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经费渠道,强化各级财政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保障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规范使用中央和地方资金。合理优化资金布局,创新历史文化保护资金投入模式,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同时,统筹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资金、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专项资金等省级资金支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养扶持工作力度,充分用好国家、省各类项目和资金平台,资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开展课题研究、调研培训、学术交流和宣传推介等,努力培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青年拔尖人才。深入实施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人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利用国家、省各类人才集聚平台,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契机,积极推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人才进入国家、省的相关人才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人才宣传推介和学术交流等活动,积极推动人才“走出去”,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强化表彰激励,组织开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将历史文化保护人才纳入评先表彰范围,激励人才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四)进一步提升文物信息与科技水平。提请出台《广东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加大文物保护科技投入力度,推动传统文物保护利用与现代科技信息融合创新。加快推动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和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完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信息中心建设,健全文物全方位、高质量数字资源信息,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能力。利用文物普查成果,共建共享全省文物资源信息,推动文物数字资源展示、传播、服务工作。推进文物资源数据库和平台建设,推动实现文物资源数字化、文物管理和信息传播网络化,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领域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建立文物考核机制,完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平台建设,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持续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五)进一步深化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指导各地市对具备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开展旅游资源评价。鼓励和引导资源禀赋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创建A级旅游景区,支持旅游景区、度假区引入非遗馆、历史文化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培育一批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A级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完善服务设施,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推进“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等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推动传统村落、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及线路,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评定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连片示范区、驿道乡村酒店。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