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人大建议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579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 : 2022-06-22 11:27 来源 : 本网 作者 : 文物保护与考古处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甄艳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广东文物保护利用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文物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我省文物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履职尽责,推动文物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文物资源家底更加充实。全省核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5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开平碉楼与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53处。“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全省共备案博物馆367个,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4个,定级博物馆总数居全国第二,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4783件/套,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稳步推进工业遗产摸查认定工作,目前我省共有国家工业遗产3处、广东省工业遗产5处。

(二)文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行动计划》《广东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行动计划》,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佛山市出台《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江门市出台《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惠州市出台《惠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扶持办法》,河源市印发《河源市加强文物工作实施方案》等。率先建立实施“岁修”制度,强化文物日常保养维护,延长文物建筑使用寿命。

(三)考古工作成果丰富多样。在全国最早设立专业考古研究机构和区域考古工作站。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南海I号”沉船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项目”,英德岩山寨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郁南磨刀山遗址等11个考古发掘项目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位居全国第九,“南海I号”出水文物总数超18万件(套),创全国单个考古项目发掘数量之最。

(四)活化利用效益不断提升。创新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精心打造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建设,创设了生态博物馆、参观旅游场所、教育教学基地、体验基地、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保育、乡村振兴、工业遗产和文物建筑利用的典型案例,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开平碉楼与村落、广州TIT创意园、佛山南风古灶等。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遴选认定两批4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涵盖南风古灶、英德红旗茶厂等多处工业文化遗产。开平市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个优秀推荐案例。

(五)文博队伍建设不断规范。大力推进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政革,出台《广东省深化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评价标准中专门增设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专业方向,并将文物修缮、文物保护相关工程、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案例等纳入了评价指标和代表作清单。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不断规范从业人员管理。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全省文物考古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您提出的建议,聚焦重点难点堵点,完善制度及措施,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的意见》《广东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办法》《广东省文物保护空间规划》《广东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广东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完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开工前的考古调查、勘探管理制度,完善区域考古工作站建设。持续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公布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我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文化遗产与考古相关专业或者课程,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开展文物考古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引导支持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开展考古研究和成果转化,建立文物考古资源和学术成果共享机制。根据2021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我省文物保护从业人员技能人才需求,深入开展文物博物馆行业职称评价和技能等级认定,建立健全产业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设适应广东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提升文物科技水平。加大文物保护科技投入力度,推动传统文物保护利用与现代科技信息融合创新。加快推动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和广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健全文物全方位、高质量数字资源信息,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能力。利用文物普查成果,共建共享全省文物资源信息,推动文物数字资源展示、传播、服务工作。鼓励各级文物博物馆单位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物资源管理、文物保护、文物展示利用等方面的运用。

(四)进一步深化文物旅游融合。推动“文物+旅游”,持续建设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加强文创产品旅游商品研发,让文物考古成果活起来。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拓宽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利用的渠道。建立面向社会公开的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清单和负面清单。在坚持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不变、坚守文物保护底线前提下,探索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保护、修缮、使用和运营管理不可移动文物。鼓励和支持文物所有人或使用人修缮、保养和合理利用不可移动文物。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