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俏筠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非遗文化发展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非遗传承发展工作的重视,所提建议很有建设性。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等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进文化机制体制创新,提升非遗文化产业水平
(一)出台文旅融合行动计划。2020年1月,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同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岭南特色文化传承利用工程等9大重点工程和保护利用岭南文化遗产等18个重点项目,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平台建设、强化政策支持、
落实人才支撑等保障措施,计划到2022年,把文化和旅游业建设成为资源配置更合理、产品供给更丰富、公共服务更完善、产业实力更强劲、交流合作更深入、品牌形象更突出的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落实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工艺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并实施《广东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来,通过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搭建非遗保护专家、文创企业、设计师、新闻媒体和传承人跨界交流合作平台,举办品牌大会,拓宽非遗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等,进一步发掘和运用非遗项目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品种,促进非遗与现代设计、现代生活的融合,提升非遗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
(三)举办非遗相关的购物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省整合各大电商平台资源,重点打造“两个线上购物馆”(广东美好生活非遗馆、非遗美食馆),举办淘宝手艺人-广东非遗购物节好店推荐专场、非遗精品拍卖专场,开通现场带货总直播间。全省各地非遗中华老字号、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和相关企业进驻非遗馆。通过展示并销售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食类等非遗产品及地方文创产品,提振文旅消费,促进文旅市场复苏复兴。淘宝、东家、京东、拼多多等直播平台,营造了“以文兴商,以商促文”的浓厚氛围。联合中国烹饪协会、美团点评在广州开设“非遗美食节”专场,为当前的传统餐饮消费市场注入活力,加速老字号餐饮企业数字化建设。据统计,遗产日期间我省共有201家店铺上线,上线销售非遗产品6795种,涉及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95项,涉及非遗项目保护单位150多个,涉及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7名。6月13日活动当天直播五小时,直播在线人气逾4000万,总成交量突破19000件。
(四)加强传承人群能力建设。开展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先后举办了多期剪纸、陶塑、雕刻等培训,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提升传承人群的传承能力、研创能力与协同创新意识,开启跨界合作与创意征程。推进传统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先后支持设立了44个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涉及玉雕、木雕、端砚、广彩、潮绣等多个非遗项目,各工作室集设计、制作、鉴赏、展示、传承、研究于一体,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技能人才。开展工艺美术人才评价开发,针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特点制定职称倾斜支持政策,大力发掘优秀工艺美术人才,在职称评审中明确,申报传统工艺美术系列职称的,可免考计算机和外语考试,并对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老艺人等在学历、论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破格选拔。
(五)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根据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目前我省有4所高校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44所中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并创建了458所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30所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5所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大力推动了我省非遗在学校内传承发展,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公开征集优秀公共艺术院团,每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平均每年演出60-80余场,每年通过现场、网络等渠道观看学生近10万人。2020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团省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开展“非遗少年说”活动,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召集最美非遗“代言人”,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少年”云集一堂,以“寻找心中最美非遗”为题,通过讲演、展演等个人才艺展示,推介自己最喜爱、最熟悉的非遗项目,活动开创非遗“云上传承”新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积极性,自4月20日启动以来,得到青少年踊跃投稿参与,参与人数突破44000人次,全网点赞超过3900万,形成席卷全省中小学的一股非遗热潮。
(六)支持非遗产品项目申报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近年来,我省的“实用广绣”“陆丰皮影戏”“佛山彩灯”“香云纱染整工艺改造和产品出口”等多个非遗项目进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七)积极做好粤剧的保护传承。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等,为粤剧保护传承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推动粤港澳粤剧交流,共同推动粤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同时加大粤剧创作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粤剧艺术创作机制;成立名家工作室,加快粤剧人才培养;增设粤剧演出场所,优化粤剧文化设施;推进粤剧普及教育,拓展粤剧传播推广路径;举办粤剧研讨活动,开展粤剧理论研究;打造粤剧活动品牌,促进粤剧演出交流等。
二、关于打造非遗文化特色产业园,推动非遗文化旅游
(一)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发展。目前已在广州和深圳建立了5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并支持和申报新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等面向各地科技、宣传、文旅、网信、广电主管部门和文化科技企业、研发机构等发放调查问卷,赴深圳、韶关等地调研,了解我省文化和科技融合载体发展情况,梳理总结我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启动编制促进我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
(二)支持建设非遗产业特色小镇。省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根据我省《关于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等有关要求,指导支持各地和有关企业按照“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五链融合,“产、城、人、文、旅”有机结合,“宜创、宜业、宜居、宜游、宜享”等理念,科学规划和申报建设非遗产业特色小镇。
(三)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实践基础上,研究制定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将于2020年8月1日起施行。该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岭南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建设管理中明确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人文、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导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扎实做好调查研究、规划论证、材料整理等基础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同步启动了“全域旅游在行动·广东人游广东”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动,发布历史文化游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等名单,展示我省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推介非遗游、历史文化游、古驿道游、乡村游、工业游、生态游、康养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同时与广东文创联盟合作,汇集省内有特色的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和文博文创产品,在现场进行非遗文创展示和互动体验。线上同步进行“文创直播带货”及广东省博物馆微店“非凡生活”主题会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展示广东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优质资源,探索文旅振兴新思路,释放全域旅游发展的潜力和动能。
三、关于建设非遗文化博物馆,打造我省文化地标
目前,我省正在推进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建设,根据规划,“三馆合一”项目选址定在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建设期3年,计划2022年底竣工,将建设成一个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作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精品工程、地标工程、百年文化工程。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建设,将搭建起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展示平台,有利于讲好广东故事,促进广东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保护、传承、传播与弘扬。
虽然我们在非遗传承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时代文旅工作的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可忽视的挑战与不足。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按照省委、省府工作部署要求,结合代表们所提的意见建议,在落实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抓好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着力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新台阶,为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省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