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人大建议

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对省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1729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 : 2015-08-19 15:31 来源 : 未知 作者 : 秩名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粤文函〔2015〕234号C类
 
杨杏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华侨文化遗产保护,打造岭南文化“侨”味品牌的建议》(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1729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文化建设特别是华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支持。经会省侨办、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委宣传部,现将办理情况及结果答复如下:
近几个月来,我厅结合办理您的建议,组织调研组由厅主要领导及其他厅领导带队,先后赴汕头、江门、中山、深圳、珠海、梅州等地,就华侨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工作特别是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华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和意见,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加强我省华侨文化保护及利用的工作措施。
总的来看,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华侨文化保护及利用
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华侨文化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制定出台《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华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在汕头建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实验区的规划中明确华侨文化发展目标、文化交流平台搭建、文化传播机制、深化与有关国家地区人文合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文化发展保障措施;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文化强省建设争光;整理华侨文化资源,提炼华侨精神;促进“侨”题材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指导推动各地开展“侨”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创办侨刊乡讯,加强华侨血脉联系;加强宣传,推出华侨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上政策和措施,正在逐步提高广东作为华侨之乡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当前我省华侨文化遗产保护与华侨文化品牌打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对华侨特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各部门对华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有待加大;华侨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整理,保护和开发尚未形成统一的发展规划;虽然我省侨刊乡讯数量众多,但在新老华侨的文化传承、年轻华侨与祖国的血脉联系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
出现以上问题有几方面原因,主要包括:有些地方党政领导对保护和发展华侨文化的重要性缺乏高度文化自觉;多元力量投入华侨文化的格局未能充分形成;尚未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华侨文化产品有效产出和供给模式。这些问题和原因制约了我省华侨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根据您的建议,并结合广东实际,下一步省文化厅和有关部门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为政策引领,进一步加强督导、考评,确保华侨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涉侨地区的党委、政府,要把华侨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党校要将华侨文化的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课程。目前,省委党校已经在培训课程中加入华侨文化部分,并组织学员参观广东省华侨博物馆,加深对华侨文化的理解。
    二、加强广东华侨历史文化研究,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考古机构、地方志、档案馆和文史馆等部门研究、发掘、推广广东华侨文化的作用,形成以孙中山、康有为、容闳、梁启超、冼星海、司徒美堂等历史文化名人为代表的全国学术研究中心。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相关科研经费的投入,确保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积极打造华侨文艺精品。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构建华侨文艺精品生产基地。提供宽松有利的创作环境,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动华侨题材作品的创作。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优先扶持广东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华侨类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办好广州国际粤剧节、汕头潮剧节、中国江门华侨嘉年华活动、“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等文化品牌活动,举办粤港澳青年电影节、孙中山文化节、岭南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使之成为弘扬广东优秀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平台。开展对具有国内外重大印象、能代表广东文化形象的华侨文化历史事件、重要任务、人文景观、文化传统、民间艺术的评选宣传活动,建设广东华侨文化地标。
    五、加强涉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所)的华侨文化藏书、藏品建设,注重对华侨地方文献、文物、民俗器物和华侨名家创作的艺术精品的收藏,在全省形成品种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华侨文化资源体系。目前,我省华侨类专题博物馆有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和广东省华侨博物馆,省文化厅将继续加强指导,促进其发展。
    六、实施岭南华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一步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利用工作,推动有条件的涉侨地区申报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尽快制定《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加强华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华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建立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华侨文化等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若干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精神性华侨文化遗产发生地和华侨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启动流失海外广东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七、提升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加强海外华侨与广东的联系。鼓励我省重点网站以互建链接、内容提供、技术合作等方式与国外知名网络媒体合作。实施重点新闻网站海外站点本土化战略,完成若干综合性外文频道建设,做大做强南方英文网、广东华侨网。
    八、深化与海外、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合作,每年由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统筹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继续开展广东文化周、广东电视周、世界主流媒体看广东、全国重点媒体广东行等活动,拓展海外展演市场。加强侨务宣传,继续开展南粤文化海外行,支持办好侨刊乡讯。
    九、加大推广力度,让华侨文化遗产活起来。进一步提升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影响力。精心设计策划华人华侨的旅游线路,印制华人华侨精品线路宣传册,在国内外旅游展销会上派发,包括江门市名人故居、侨乡历史文化游等特色线路。支持江门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将在突出旅游资源价值、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予以指导,同时大力扶持自力村等旅游样板村落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探索建设华侨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并在旅游开发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指导帮助。
    再次感谢您对广东文化工作的关心支持,并恳请继续关注我省文化建设,多提宝贵意见。

 
                            广东省文化厅
    2015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