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文旅资讯 > 政务活动

走进“粤书吧”读书休闲好去处——广东建成2000多家“粤书吧”类新型阅读空间

时间 : 2021-10-15 14:23 来源 : 本网 作者 : 公共服务处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广东全省各地“粤书吧”、佛山南海“读书驿站”、深圳“简阅书吧”、河源源城“槎城书吧”、韶关“风度书房”、中山书房、深圳盐田“智慧书房”等品牌的新型阅读空间相继建成并形成规模,以舒适环境、智能服务、多元活动丰富用户的感受与体验,延伸传统社区阅读空间的服务触角,推动南粤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打造“粤书吧”示范点,引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

“粤书吧”是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打造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品牌,该吧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以公共阅读服务、全民艺术普及为主要功能,兼顾活动、展示、休闲等多元服务功能。为此,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指引》《“粤书吧”必备书目》等规范指引,2020年按照选址条件、建设模式、运营管理等要求,推出首批86家“粤书吧”试点,打造一批先行先试典型样板,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粤书吧”建设成为广东公共文化文旅融合和引入社会力量的重点抓手。如广东省首间“粤书吧”广州南沙花园酒店“粤书吧”,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州南沙花园酒店合作共建,不定期开展多种创意性读书分享及主题沙龙活动,同时兼顾书吧、咖啡吧、休闲空间等多种体验功能,以中西合璧的优美环境吸引着各地游客,展现粤书吧“悦读书,悦旅游”的服务理念。2021年建设“粤书吧”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被列入广东省政府民生实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截至10月,广东省2021年新建成“粤书吧”67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在“粤书吧”的示范引领下,各地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探索,如深圳市盐田区智慧书房、中山市共享阅读空间、湛江市霞山区24小时智慧书房、韶关市风度书房、河源市源城区槎城书吧等项目初具规模,为当地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据统计,全省各地新型阅读空间建设项目共82个,共建成新型阅读空间2080家,进一步编实织密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韶关市风度书房正在市-区(县)-乡(镇)-村(社区)四级铺开;佛山市南海读书驿站服务点广泛分布于区内各镇街,目前已建成187家,实现平均每1.52万人拥有一间图书馆,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南沙花园酒店“粤书吧”.jpg

公共服务处供图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激活新型阅读空间模式。

全省各地不断推出新的阅读空间品牌,与专业机构、旅游景点、社区家庭等合作,探索出“图书馆/书店+咖啡”“图书馆/书店+智能服务”“图书馆/书店+景点”“图书馆+家庭”“图书馆+民宿”等的阅读空间建设新模式,拓展阅读空间新的服务形态,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开花。如粤书吧采用“图书馆+旅游经营单位”、邻里图书馆采用“图书馆+社区家庭”、图书馆之友采用“图书馆+学习型机构”、阅潮采用“书店+艺术服务中心”的模式,吸引不同类型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阅读空间的建设中,极大激发社会创造力,给阅读空间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新型阅读空间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提供阅读服务的同时,保留社会力量的服务特性,融合多种服务形态,将阅读渗入居民日常生活,形成良性发展的文化生态圈,为城市、乡村和个人发展赋能。如深圳南山书房引入社会力量配套自助售卖机、自助打印机等,提供饮料轻食、打印复印等服务,纾解基层文化场馆服务单一的难题,为市民享受阅读提供相应的配套延伸服务;广州市黄埔区提出“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理念,与企业、房地产、学校等社会组织进行共建,按照“一馆一策”的灵活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因需而设,因需而建,因需服务,目前已建成各类型公共文化空间500多家,近两年阅读活动达到3406场,活动参与近230万人次,服务效益突出。

提升空间服务效能,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服务。

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多建立在既有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之上,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为活跃的神经末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全覆盖,惠及全民,如中山书房、“共享阅读空间”“图书馆之友”是中山市共享型纵横结构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阅读空间注重美学设计,在空间设计时关注舒适优雅简洁大方的感官呈现,以带给用户视觉上的触动。讲究“一点一策”“一馆一策”,从整体设计与装修布置上充分展示当地需求与当地特色,部分阅读空间以“高颜值”的外观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大量群众关注。“高颜值”的新型阅读空间,不仅提供阅读服务,还举办读者沙龙、艺术赏析、非遗展示、展览等多种活动,引入最新技术开展智慧服务,聚合多元功能、融合多种业态,带来创新的服务体验。深圳南山书房面向全国引入文化名人,以“名家”为主题,打造特色阅读阵地。首家南山书房由人文大家、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作为主理人,设有平原捐书、平原荐书、沉浸阅读区、沙龙交流区等空间,重点围绕陈平原教授的人文意向,展示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作品,收藏其捐赠的手稿集和著作170余种、编著系列图书500余册,并推出各种沙龙交流活动,引领市民精神生活。各地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提高运营效率,丰富读者阅读体验。如佛山南海读书驿站运用集群化、大数据分析、实时通讯等技术集中管理总分馆业务;“智能文化家+”配置朗读亭、智能书桌、智能茶几、耳机森林等智能设备;中山市“图书馆之友”引入“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增强用户的“视听”体验,通过科技赋能,使得新型阅读空间的服务体验焕发新彩。

深圳南山书房门口.jpg

公共服务处供图

下一步,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拓展和充实“粤书吧”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定义和内涵,计划拟定《广东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发展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创新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品牌,创新资源供给与服务方式,通过短视频等多元方式加大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宣传和推广,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