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广东乡村田园风光。(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局供图)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广东旅游人将批示精神贯彻到全域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一系列工作举措,使全域旅游在广东形成了时代使命和特殊内涵。
目前,广东正在积极以全域旅游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举办了广东省旅游项目投融资对接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激活存量旅游项目,以适应广大游客新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全省开发设计出了多种新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积极推动房车旅游、自驾车、邮轮游艇、低空飞行、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广东全域旅游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通过机制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整合资源,提高服务品质、管理效率、影响力。
着力构建开放型新体制也是广东全域旅游发展所关注的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依托广州南沙、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设计海上旅游专线,并于今年实现了粤澳游艇自由行首航,完成旅游业开放型新体制的转型升级。
今年年初,广东省旅游局编制实施《广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全域旅游列为五大战略任务之首;制定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列为十大主要任务之首。随后,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在全省各地全面展开,各市县区政府高度重视,踊跃参与。深圳、珠海、中山、韶关、梅州、惠州等14个市县区先后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河源、湛江、肇庆、增城等48个市县区则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粤北清远市更是“一个都不能少”,两区两市四县全部跻身国省两级创建单位。全域旅游建设正成为广东城乡居民的新福祉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前不久,备受瞩目的《广东省旅游条例》已通过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这是广东旅游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首次将“全域旅游”作为立法指导思想写入地方性法规。
旅游政策全域联动
随着多项旅游政策和法规的颁布,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旅游专项基金的支持……广东各部门各地区坚持全省一盘棋,运用全域旅游理念,高起点谋划新一轮旅游发展,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共同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在今年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报告中专门提出:“要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由此可见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全域旅游建设的高度重视。
今年8月,备受瞩目的广东省滨海公路规划完成了与全省沿海14个地级市路线方案的对接。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强化全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打造滨海休闲新名片。据了解,广东滨海公路强调交通与旅游两大产业深度融合,全程把沿海城市的90个滨海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将成为未来广东旅游的新看点。
而《广东省旅游条例》中也明确指出,要坚持全域旅游发展,创新旅游业态,健全旅游产业体系,推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推进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建设。
早在广东全域旅游创建伊始,国省两级创建单位便相继召开动员大会并成立了由市长、县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35个创建单位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同时出台多项政策助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许多市县区如惠州、韶关、开平、龙门专门聘请知名旅游专家为全域旅游创建献策把脉。其中,惠州市、龙门县率先在全省完成县一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山市率先完成市一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此外,还有20多个创建单位正在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此举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今年,广东省旅游局还与广东省农业厅、交通厅、经信委、林业厅、体育局等部门协商推动相关产业“旅游+”深入融合,将部分乡村景区建设农旅融合综合体、打通“最后一公里”等问题提上工作日程。作为旅游行业的基础要素,广东正在通过加强公共服务丰富全域旅游发展层次,其中交通、厕所等方面功能的提升,让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游客和市民的出游接待需求。
在机制、规划逐步完善的同时,资金也是创建工作的重要支撑。今年成立的广东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采取母子基金模式,通过10亿元母基金的带动和引领,围绕广东省旅游产业上下游和横向关联产业整合资源和落地项目,成立若干个子基金,总规模将超过300亿元,该基金发挥“旅游+金融+产业”的优势,整合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投向各创建单位全域旅游发展新产品。
除此之外,珠海、韶关等39个创建单位设立了多达3.6亿元的旅游产业专项资金,广州市将对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区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揭西县设立2000万旅游产业资金,番禺每年安排2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等给予扶持。
乡村旅游全域发掘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庄伟光指出,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主战场”。乡村是全域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领域。广东乡村体量较大,且乡村旅游起步早、基础好,不少乡村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值得深度挖掘。因此在广东全域旅游发展进程中,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带动乡村经济,推动精准扶贫,还能够让旅游产业的辐射范围更深更广。
近些年,广东多地深耕美丽乡村建设,为全域旅游添彩。各地通过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建立乡村民宿和旅游驿站等建设标准、注重保护古村古镇等行动措施,目前一批有产业规模和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和路线已经形成。春季到江门开平看油菜花、夏季到广州增城摘荔枝、秋季来韶关南雄看银杏、冬季到阳江泡温泉……广东乡村旅游四季都精彩,不断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乡村旅游示范品牌创建方面,有24个创建单位开发了3A或4A级乡村旅游景点,49个创建单位打造了旅游特色镇(村),35个创建单位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镇、点),4个创建单位打造了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5个创建单位正在制定或出台了乡村民宿管理政策措施,48个创建单位积极打造了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江门台山市,一直把乡村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头戏。“乡村旅游重点在‘特’字上做文章。”台山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台山当地侨乡文化氛围浓郁,当地民居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与田园风光构成了别致的景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地处粤北偏远山区的南雄市抓住生态特色,走错位发展之路,借助“纬度最低的银杏生长区”这一优势,打造了“银杏赏秋”乡村旅游品牌,并很快成为秋冬时节广东旅游市场新卖点。每逢银杏变黄的秋季,南雄各大酒店、宾馆经常出现“满房”的情况,生意非常火爆,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增城作为广州市民游客首选的郊野游目的地,利用“最美荔乡”新型农业优势吸引游客前来。“周末一天来好几百人,一个人收50块钱,任摘任吃。”元山冈荔枝农场负责人姚志明说,在刚刚过去的丰收季,每逢周末,增城各大农场都赚得盆满钵满。就这样,增城以美丽乡村为突破口,成功成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除此之外,广东乡村也成为民宿快速发展的主战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深圳大鹏为代表的滨海文化创意型、以南昆山为代表的山地精品度假型和情缘“清新人家”、韶关“丹霞仁家”、增城“万家旅舍”为代表的乡村田园度假型等三大类民宿客栈,吸引了越来越多当地人兴建民宿,也吸引来不少企业前来投资。
乡村旅游不仅影响着广东全域旅游发展,也推动着广东旅游扶贫精准。在全域旅游示范区惠州市博罗县,46岁的村民蓝月新今年春节期间通过自家民宿,获得了上万元收益。“新农村建设让村庄美了,游客多了,我家的13间客房基本住满,黄金周加上春节收入达4万元。”全域旅游不仅代表着旅游要深入县域,更代表着旅游要深入最基层群众。旅游能致富,这在不少吃上“旅游饭”的村民心里已经形成了共识。
如今,许许多多广东村民都因为旅游日子越过越好。今年,广东省旅游局在全省2277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中选出了117个具有发展旅游潜力的贫困村,通过针对性的旅游扶贫工作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科学精准的规划方向。自此,这些大多位于粤东西北地区的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始围绕着自身自然人文资源发展旅游,重视旅游,文旅产业开始带领着当地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旅游+新业态全域联动
旅游是产业间的黏合剂、催化剂,文化、体育、教育、农业、园林、水利等资源都可以通过旅游这一产业连接起来。产业融合的理念为广东全域旅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构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从而满足游客和市民多元化、个性化旅游需求,达到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目的。
作为率先在全国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省份,广东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科技、体育等产业全方位合作可以追溯到2009年。多年来,广东省旅游局与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建设的森林旅游、乡村旅游、滨海旅游、体育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等示范点多达几百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各创建单位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项目达357个。这为广东全域旅游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揭阳望天湖景区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农业+生态旅游+中医药养生”理念让不同产业体系发挥出了集聚效应。今天,望天湖景区不仅仅是一个生态旅游度假区,还是中药材种植区、中药百草园、农业公园和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区,为游客提供不同层次的旅游观光体验。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是要做好“产业融合”文章。广东不少地市也在“旅游+”上大胆尝试,推动“旅游+”城镇化、工业、商贸等全面发展。韶关借助山区生态资源优势,通过每年举办徒步穿越丹霞山、乳源铁人三项赛、帐篷节等户外活动,不断完善户外旅游基础设施,从而打造出一个“旅游+体育”的户外运动天堂。
中山是珠三角的中心城市,长期以来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和“一镇一品”特点,大力培育工业旅游,近期出台的《中山工业旅游发展规划与线路设计》进一步提升了中山工业发展层次。事实上,中山近年来已成功培育了咀香园工业旅游区、古镇星光联盟等一批特色景点,重点打造了大涌红木文化镇、灯饰文化主题镇等特色专业镇。“来中山体验工业旅游的人数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山市旅游局副局长邓淑玲说。
第三产业也成为“旅游+”的热门领域,“旅游+康养”是其中的亮点。广东充分利用自身南药文化历史久基础强的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旅游。截至目前,广东已有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40家,共打造出18条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线路。
研学旅游方兴未艾,江门开平紧追时代热点,大力开展“旅游+教育”,着力打造仓东研学旅游基地,通过活化古建筑方式增强游客的历史文化体验,也进一步推进了世界文化遗产碉楼与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旅游+互联网”也广受追捧,广州番禺加大智能旅游交通建设,开拓电动汽车“叮咚出行”分时租赁项目和“如约租车”项目,打造广州首个智能旅游交通示范区。
滨海旅游全域连通
广东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总长4114.3公里,居全国之首;海岛数量1431个,居全国第三,其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有759个;全省优质滨海沙滩超过170处,总长约570公里,具有旅游开发价值。海洋资源优势让广东全域旅游大有文章可做,加大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加强滨海渔村整体打造,加快滨海公路修建进度,探索绿色交通发展新模式,打造广东滨海休闲新名片,力求实现以滨海旅游为切入点,让广东的海成为全域旅游的亮点工程。
9月15日,《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17-2030年)》在广东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广东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陆海统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保护海洋资源,加强相关规划间的衔接,把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与海岸带规划、滨海旅游公路规划、滨海旅游规划等衔接起来,形成统一的综合性全域规划。
在广东,无论是粤东还是粤西,沿海城市都凭借着丰富的滨海资源成为著名度假胜地。在全省62个国省级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单位中,有十几个都拥有着优质滨海资源。
有着三十多年滨海旅游发展历史的阳江海陵岛,将全域旅游理念贯彻到旅游规划之中,以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加快更多A级景区建设,推进全域旅游优化发展。海陵岛以南宋古渔村文化为切入点,营造“滨海+古村+文旅”的深度体验场域,打造出一个以南宋古渔村为主题的体验型文旅综合体。
据了解,广东省内共有15个创建单位在境内打造了滨海旅游小镇,阳江市阳西县利用依山环海的滨海资源,将拥有众多景区和长达10多公里海岸线的沙扒建造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特色旅游风情小镇。
珠海率先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岛”这一滨海旅游品牌。短短几年间,珠海横琴岛便在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的助力下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炙手可热的滨海旅游目的地。今年,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已启动二期工程,包括动物王国、横琴海洋王国室内乐园等多个项目。预计投入使用后景区年接待量将达到3000万人次。据悉,横琴正在研究制定国际休闲旅游岛规划方案,准备大力推进横琴全域旅游建设。
位于珠海市东南方的万山群岛坚持“一岛一品”开发原则,今年推出海岛美食节和万山群岛民俗文化节,试点打造“美丽渔村”项目。万山镇镇长邱烨透露,未来将投入5400万元用于渔村道路改造。将通过万山岛的静云山庄、东澳岛的格力伶仃海岸等高端精品酒店资源打造中国首个“海岛旅拍婚礼蜜月”胜地。“一岛一特色”的全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将在珠海万山群岛实现。
从陆地到海洋,全域旅游发展版图从广东境内一直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游艇的加入让滨海旅游这台大戏越来越好看。2016年广州和深圳邮轮码头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广州国际邮轮港旅客吞吐量全国第三,增速全国第一。今年6月,深圳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首次迎来了皇家加勒比“海洋航行者号”和星梦邮轮“云顶梦号”“双船同泊”的景象。广深双城正逐渐成为华南邮轮产业及邮轮旅游发展的重要基地。
除此之外,广东多地还积极尝试游艇帆船等高端海洋旅游项目精准落地。2016年底中山与澳门开通点对点游艇自由行,广州南沙游艇会正联合粤港澳三地打造中国游艇产业“新名片”。今后,以邮轮游艇为重心,珠三角的滨海旅游将会有更大的辐射能力和增长空间。
备受关注的滨海旅游公路是广东全域旅游发展的又一强力引擎,建成后全程将达1630公里,公路分为城市海滨、旅游观光、美丽乡村和景观过渡四段,是全球最长的连续近岸滨海公路,为选择来广东看海的游客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出行选择和旅游体验。无论是全域旅游的推动者——各级管理部门,还是体验者——广大的中外游客,都对此充满了期待。
智慧营销全域发力
作为全域旅游的智力支持,广东智慧旅游技术和旅游营销方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截至目前,惠州、揭西等14个创建单位已建或正在筹建旅游数据中心。省内共有 48个创建单位建设了旅游信息资讯网站并完善旅游信息发布,有39个创建单位完成了重点旅游场所WIFI全覆盖。珠海、梅州、惠州、肇庆等城市正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长隆、华侨城、白云山、西樵山、星湖等景区正在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广之旅、南沙大酒店等建设智慧旅游企业,梅州丰顺、汕尾红海湾“互联网+旅游”小镇、新会陈皮村等建设智慧旅游乡村。
全域旅游的智慧化不仅体现在旅游技术方面,旅游产业方面的“智力支持”也同样重要。茂名市利用“智慧”二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人力和脑力资源集中起来,组建了三个百人群作为茂名乡村旅游的“智囊团”,更好推进当地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
与此同时,旅游营销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新意不断。2017年春节期间广州利用多渠道营销,联合国内多家报纸成功运用新型媒体营销方式,向全国游客打造“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城市名片,揽客效果显著。一年一度的荔枝文化节成为广州增城的金字招牌,今年以“创意增城,全域旅游”为主题的文化节,历时一周时间,以荔为媒将增城全域旅游风采全景展现在游客面前。
在国内大名鼎鼎的“国际慢城”梅州,长期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梅县为辐射中心,东到大埔,南到丰顺,西至兴宁,北连蕉岭均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2010年雁南飞景区更是荣获国家5A级景区称号,为“国际慢城”增光添彩。
近年来,广东旅游品牌形象凸显,营销推广内容丰富。根据调查资料,全省有56个创建单位有明确的形象定位,有旅游宣传口号,如新兴县“六祖故里·中国禅都”、梅州市“慢城梅州·长寿客都”等口号给游客以深刻印象。各创建单位也善于使用新媒体资源将营销内容通过更加新颖的方式表现出来。全省范围内有59个创建单位制作了旅游宣传片、旅游指南以及旅游地图,并积极用微信公众号、AA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旅游信息,提升旅游整体吸引力。
在精准营销与营销奖励办法方面,广东36个创建单位正在有条不紊地利用大数据量身定制旅游精准营销方案,面向不同的客群推介不同的产品。增城区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组建广州增城万家旅舍管理公司营销平台以及亲子旅游等10多个微信群进行精准营销;湛江出台《湛江市城市旅游营销奖励办法》《湛江市东北旅游市场引客入湛奖励暂行办法》,积极开拓旅游市场,成功提升了冬休旅游品质。
除了品牌营销和内容营销之外,特色节庆营销也成了广东全域旅游的助推器。根据调查资料,有60个创建单位有数量不等的地方特色节庆品牌,如珠海市中国国际马戏节、开平市中国(江门)开平碉楼文化旅游节、海陵岛试验区南海开渔节、惠东县巽寮妈祖旅游文化节等。
旅游成果共建共享
全域旅游是旅游环境共建、旅游成果共享的过程。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惠民、利民一直是愿景之一。广东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将公共资源转化为公共产品,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最终打造起主客共享的旅游业态。广东在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和旅游志愿等方面力求既满足外来游客的旅游需求,也考虑当地居民的休闲需要。
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不仅是旅游的重要元素,也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广东近年来一直在加紧对休闲旅游的探索,绿道、滨海大道和市民公园的数量及分布地区逐渐增多。如珠海的情侣路新增五片新沙滩,整体长度增加至55公里,冗长却不单调的情侣路使游客在不同景观功能段落看到不一样的景色。现在,去情侣路休闲散步骑车看海景成为游客最喜欢体验的旅游方式之一。
深圳湾畔的滨海大道则将城市度假与滨海休闲完美融合,全程近10公里的道路两边绿化总面积高达83万平方米,将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深圳湾大桥和香港的元朗等滨海旅游景点紧密串联起来。市区内的香蜜公园经过三年的精雕细琢,重新迎客,为深圳游客和市民都带来更多绿色福利。公园规划布局了休闲运动区、果树园区、生态水系区和花卉生活区四个区域,公园绿地率达到81.2%,真正打造出了一个“公园里的城市中心区”。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单位,近年来中山市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景区来打造,提出加大城市公园、休闲广场、绿道、公共自行车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每镇配套一个休闲公园,将中山打造成山、湖、水、城自成一体的公园城市。
在全省层面,一条绿道串起了全域旅游。目前,广东已累计建成绿道逾12000公里。其中珠三角地区绿道8909公里,约占全省绿道总里程的81%,建成绿道“公共目的地”358个。此外,珠三角绿道还累计配套建成驿站238个、自行车租赁点368个,安全设施、标识牌等已基本全部配套完善。绿道已融入广东民众的生活,成为绿色低碳出行的新方式、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今年是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回顾过去两年,广东省高度重视厕所革命,多个地市“主管领导重点抓”,把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作为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文明旅游、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据悉,广东省旅游局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开展粤东西北旅游厕所革命,帮助很多偏远景区解决了游客如厕难问题。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广东开始探索以商养厕模式,加大第三卫生间修建力度,种种举措让更多市民和游客享受到了全域旅游下舒适的如厕体验。去年广东完成旅游厕所建设1752座,超额完成目标,厕所革命的开展有效改善了乡村旅游景区的如厕环境,将全域旅游发展更深入一步。
全域旅游发展成果不仅让游客享受到更多便利,城市市民也感受到更多休闲气氛,开始更常态化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在深圳,约“惠”一起旅行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五年,每年都有近百万市民享受到旅游的优惠与便利。一年一度的广东国际旅游博览会更是把“全民共享,约惠旅游”推向高潮。今年旅博会接待进场观众近50万人次,优惠让利幅度达1.2亿元,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目前,广东积极探索开展以“综合协调+专项保障”为特征的“1+3+N”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惠州博罗县、龙门县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并在西湖、罗浮山等景区建立旅游派出所,南昆山、巽寮等景区旅游警察组建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湛江市法院挂牌设立了13个旅游巡回法庭,江门地区首个“旅游巡回审判点”落户开平立园景区,首支旅游警察中队也在自力村景区挂牌成立;今年十一假期,南澳岛还成立了旅游警察中队,更好地维护游客权益。
除此之外,旅游安全同样不可忽视。今年,广东省推广旅游安全应急管理平台并要求各旅游部门及企业加快与其对接,未来争取将全省所有旅游经营单位纳入平台应急管理系统,尽快实现全省旅游应急管理一张图、实现景区客流智能预警、旅游应急通告和事件的上传下达、旅游安全教育在线学习、动态维护旅游安全隐患目录等目标。
在丰富多彩、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受益的同时,全域旅游创建推动了更多市民群众以旅游志愿者身份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惠州、深圳、珠海的旅游志愿者最为活跃,每逢黄金周、节假日,均可见到穿着红色马甲的身影在景区内引导游客、捡拾垃圾、维护秩序,成为城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一道美丽风景。
广东旅游人深刻认识到,只有紧扣并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全域旅游工作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创新是第一动力。广东将创新作为主线贯穿全域旅游工作始终,省内各地围绕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域旅游的主旨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协调是内在要求。广东坚持协调全省范围内的区域和产业发展,形成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共进的良好局面。
——绿色是必要条件。全域旅游并非全域开发建设旅游项目,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实现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统一。
——开放是必由之路。拥有开发理念的“互联网+旅游”模式使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开放,有着开放意识的粤港澳合作让三地旅游资源共建,打造出一个世界级旅游区指日可待。
——共享是本质要求。广东力求在旅游交通、旅游厕所、休闲街区和旅游志愿服务等方面同时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需求,达到主客共享。
在科学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指导下,广东各地各创建单位通过不懈的努力,全省全域旅游硕果初显。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5325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92亿美元、增长12.1%;接待过夜游客1.95亿人次、增长12.2%,入境过夜游客1588万人次、增长1.8%。
接下来,广东将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大调研,研究形成《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系统性、创新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广东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广东省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将向全域旅游相关工作倾斜,这无疑为全域旅游增加新动力,为广东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张俊 范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