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文旅资讯 > 地市新闻

湛江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利用 助力区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时间 : 2023-07-24 15:10 来源 : 本网 作者 :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促进文化和旅游、乡村振兴多业态融合,助力湛江省级区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目前,全市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06项,涵盖民俗、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等9个门类,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四;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4人;建有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一、科学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从强化非遗传承人培养、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打造历史文化游径、培育文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初步形成了以湛江市文化馆、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为依托的传承人培训基地,打造雷州足荣村、遂溪狮头彩扎等5个非遗工作站,建设湛江广州湾、湛江雷州古驿道、湛江遂溪醒狮之乡等3条省历史文化游径,进一步夯实非遗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基础。

完善非遗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各县(市)区陆续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形成上下有序、沟通顺畅、及时有效的良好工作程序;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及时更新、调整、补充专家委员会成员,专家总数达60人,涵盖非遗10个门类,非遗保护专业力量得到增强。颁布了《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章程》(2011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逐步完善。

二、完善机制措施,夯实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非遗名录和传承人体系。先后认定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七批代表性传承人,对全市106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04名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均分门类建立规范化纸质和电子档案;建设非遗数字化展示馆,形成完善的非遗数据库。

完善非遗理论研究体系。依托非遗保护中心和项目保护单位,积极开展非遗理论研究。近年来,收集300多个资源项目,整理出版了已故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黎明先生的珍贵手稿《吴川飘色》,编辑出版了《雷歌大全》《雷州歌大典》《雷州历史文化大观》《雷州石狗奇观》《徐闻屯兵舞》《湛江民间艺术志》《湛江傩舞》《湛江市群文和非遗保护论文集》《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汇编(壹)》(24万字)等一批重要理论研究文献。

筑牢非遗人才发展保障体系。对新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在中央或省财政资助基础上给予25%的配套资助。对市级非遗传承人每年由市财政给予3000元补助。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雷剧表演艺术人才培训》,对30名资深雷剧人才进行高层次培训。依托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等传承人培训基地,每年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轮训;市非遗保护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雷州分校合作开设雷剧专业大专班;在市艺校开设雷剧专业班、在岭南师范学院开设雷剧专业培训班等,多形式多维度提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素质和保护传承能力。

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开展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程,完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的记录工作。市本级开展对75岁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影像记录15人次,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

三、强化业态融合,助力促经济发展

非遗+旅游,为旅游业提质增效。打造湛江广州湾、湛江雷州古驿道、遂溪醒狮之乡、徐闻古港、吴川吴阳状元、解放海南岛等6条历史文化游径,丰富旅游线路;打造茂名—湛江雷州3日游非遗旅游精品路线(广东省十大非遗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非遗进景区活动常态化,利用节假日,精选非遗代表性项目进入景区展演展示,增强湛江各景区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湛江金沙湾“一小时民俗文化精品展演”已成为金沙湾景区著名品牌;雷州茂德公鼓城“非遗传承在鼓城”系列活动反响热烈。2023年“五一”假期,金沙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游客量达到14万人次,同比增长143%,雷州茂德公鼓城度假区游客量达到6.5万人次,同比增长426%;端午假期,金沙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游客量达到3.7万人次,同比增长27%,雷州茂德公鼓城度假区游客量达到2.9万人次,同比增长74%。

非遗+城改,为老旧街区注魂。利用市级文保单位赤坎古商埠5号码头旁的一幢建筑打造“湛江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在赤坎老街打造非遗一条街,集中展示全市优秀非遗项目,展销非遗产品;将非遗元素与赤坎区打造的民国风情街有机融合,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丰富旅游元素,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让老旧街区焕发新活力。因地制宜推进“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非遗主题博物馆”“雷州足荣村手工制作馆”“雷州石狗博物馆”“湛江傩舞陈列馆”“醒狮文化馆”“腾艺龙狮客栈”等平台建设,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为城市改建注入新的灵魂。

非遗+乡村振兴,为和美乡村建设助力。开展非遗工坊建设,在雷州、吴川、遂溪三地认定非遗工坊6家,直接吸纳就业150人,带动就业637人。推动非遗产品网络销售,在腾讯大粤网搭建了湛江“非遗博览园”网上商城小程序,吸引30多个非遗项目争相入驻;“湛江坡头腊味制作技艺”等11个项目进驻淘宝、天猫、快手、抖音等电商平台,有力促进了农村农业人口增收。

非遗+教育,为促进文化普及赋能。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图片展、讲座、培训等形式走进该市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充分唤起青少年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共识。“湛江傩舞”以旧县村小学为传承培训基地,编制《古傩舞蹈与传统文化》和《湛江傩舞文化》为小学第二课堂教材并设立专门非遗课室;“湛江人龙舞”以东海觉民小学为教学点,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免费培训;“调顺网龙”连续多年在市29中举办学习班并编制专门教材;“姑娘歌”“雷剧”“雷州音乐”“泥塑”“遂溪醒狮”“湛江洪拳”“湛江木偶戏”等已是当地文化馆走进校园的品牌项目。

四、强化宣传推广,提升城市知名度

参与央视《魅力中国城》《出彩中国人》《中国印中国节》《人民记忆,70年70城》《非遗公开课》等节目录制及春节、元宵、国庆晚会演出。今年湛江市省级非遗项目“舞鹰雄”参加央视2023年度《非遗里的中国》录制,其新、奇、险,集舞蹈、武术、杂技于一体的精彩演绎得到央视高度赞赏。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日购物节、广州国际旅游展、深圳文博会、香港国际旅游展等活动平台,遴选优秀非遗项目走出去,拓展湛江非遗产品知名度和销售渠道;大力加强线上宣传,拍摄《我们诞生在湛江》非遗纪录片,在央视频、新华网、人民网、南方日报、新浪、腾讯、搜狐、抖音、快手等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推送展播。积极向海外展示湛江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和深厚文化底蕴,先后参加美国、法国、澳洲、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澳门、香港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了湛江非遗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