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图书馆之城”和“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1300余个、登记备案博物馆72家、文化馆(站)215个、社区(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00余个,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
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法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博物馆专项法规《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制定印发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等政策文件,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制定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服务规范,统一基层文化站设置,推动镇(街)、村(居)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提档升级,构建起全域覆盖、结构完善、功能健全、高效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统筹全城布局,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利用城市更新改造同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全城布局,出台实施《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规划区级以上文化设施项目109个。建成开放南汉二陵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华侨博物馆、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和南沙、白云、花都区图书馆新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广州国家版本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国家和省级重大文化工程落户广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更趋完善。高标准完成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团一大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馆改造提升和建设,加快推进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粤剧院建成开馆,打造国际化城市文化新地标。全市现共有区级以上公共文化设施195处。
丰富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建设特色鲜明、与社区融合共生的主题图书馆和文化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图书馆、文化馆街镇覆盖率达100%,13个区级以上图书馆、12个区级以上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整体服务效能稳居全国前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年均组织公益演出、展览、培训、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近2万场次。广泛开展图书、非遗、展览“云服务”,推出“云赏剧”“云演出”,建成“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加强文博场馆数字化应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线上文化消费需求,让市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更深、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足。
加强融合创新,构建类型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主体
积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营,打造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轻食餐饮等功能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全市现有社会力量合办公共图书馆155个、文化馆27个、博物馆29个。加强融合发展,将公共文化功能植入基层党建体系,打造“黄埔有故事”“越秀街坊文化节”等基层文化活动品牌。实施文旅志愿服务“繁星行动”计划,凝聚社区力量,构建“家门口的公共服务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趋多元、更显品质、更有活力,全面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