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州以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切实加快基地各项目建设,打造“研学+”特色文化品牌,满足学生不同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惠州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近年来,惠州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惠州宾兴馆、惠州东坡纪念馆相继开放,朝京门城楼辟为惠州古城记忆展,水东街、祝屋巷、西枝江两岸、铁炉湖等文旅商圈初具雏形,水东街片区2021年入选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东湖旅店项目以全票通过、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一举斩获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惠州成功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莫家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三官坑窑址被评为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惠阳秋长周田村获评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西湖—府城—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建设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惠州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有着很深的积淀,研学旅行市场空间广阔。2020年,惠州市推出一批示范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罗浮山等14个单位获评惠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惠州市惠城区伟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等2个单位获评惠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获评的惠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将对照相关标准及条件持续加强基(营)地研学课程研发、研学队伍建设、特色亮点培育等工作,严格落实基(营)地安全管理、费用优惠等措施,为惠州市中小学生提供安全、优质的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此外,罗浮山、南昆山、博罗农业科技示范场等成功创建研学(游学)旅游示范基地。
推出研学旅行特色线路。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全市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的丰富资源优势,围绕历史文化、非遗传承、自然山水、红色教育等为主题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打造一批主题串联式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打造特色品牌线路。2021年印发《惠州市推进乡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以惠城横沥等6个乡村旅游集聚区、三栋鹿颈村等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为重点,打造惠州乡村旅游新格局。“惠城区科普研学之旅”“惠阳游将军故里文化研学之旅”“惠东县高潭红色研学之旅”“博罗县东部山水研学游线路”“龙门县森林康养研学之旅”等多条研学线路获评省、市精品旅游线路。
推动文化旅游资源活化利用。突出特色,深化“文化+旅游”“教学+旅游”,增加多样性、常态化、全季节性的旅游产品供给,促推文物资源变旅游景点、名人故居变文化窗口、革命遗址变精品业态。围绕葛洪、苏东坡、叶挺、邓演达、廖仲恺等名人和东江纵队纪念馆、高潭中洞革命老区基地,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今年来,惠州市文广旅体局积极组织学生到东坡祠、东坡纪念馆、朝京门、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宾兴馆)等开展研学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观学习中感悟历史、汲取知识、提升文化自信。此外,还组织了来自惠州市第二十九小学、惠州市中洲实验中学等学校的学生参加“跟着粤菜去旅行——粤菜文化展”展览讲解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学生团体研学教育活动45场,参加的未成年人约5万余人。
接下来,惠州市将充分发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和研学旅游资源,依托本市自然和文化遗产、红色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加强研学旅游的研究和开发,整合社会资源、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打造惠州的研学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统一宣传,统一营销,着力打造本地特色历史研学品牌。
一是做好各部门跨界联合协作。市直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职能,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研学品牌的打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研学基地交通、住宿设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基础配置。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研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组织开展专业人才技能培训,为研学旅行以及整个文化旅游行业培养更多专业化人才,为全市研学旅行活动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推广打好基础。此外,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把惠州历史文化古迹的研学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各学校可通过校园文化宣传、班会课、传统文化课、思想品德、团队活动课、课题研讨等引导学生了解惠州市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二是进一步优化研学产品设计。一方面,加大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打造特色鲜明的研学主题品牌。规划建设一批适合中小学生开展知识科普、自然观赏和励志拓展的体验考察型茶园、农庄、实践基地、夏令营营地等研学旅行基地,积极推进惠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力争打造更多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另一方面,以标准化打造优质研学游品牌。通过发展研学游,教育、文化、工业、农业等产业高效融合,乡村游、工业游在研学游的推动下经资源整合与综合开发逐步向优质旅游过渡,发挥出“1+1>2”的巨大价值。
三是强化研学品牌营销服务机制。一方面,加强与全国各研学旅游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精品线路,并且与知名旅游网络平台合作,如邀请旅行商、全国重点媒体、本市旅行社等团体进行旅游踩线活动。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等资源,形成研学旅行基地网络。通过互联网,让学校、学生和家长可以浏览每个基地的课程资源、特点、接待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