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文旅资讯 > 地市新闻

河源:坚持“以小见大”活化乡村非遗

时间 : 2022-06-20 11:45 来源 : 本网 作者 : 河源市文广旅体局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河源市文广旅体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按照《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文件要求,积极探索乡村非遗活化路径,努力寻求适合河源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式。

坚持小阵地大传播。在景点、街区、民宿等常态化运营的文旅空间,实施“河源非‘遗+’融合创新接力计划”,在3家客流量较大的民宿和5个全域旅游点设立河源首批“非遗+”接力点。非遗项目以固定展方式落户民宿空间,民宿借非遗展示展演引流和提升运营内涵,形成互助互利双赢的结对发展模式。如“客家娘酒”结对“仙塘山居”,从空间装饰、产品开发,形成非遗主题特色民宿;“忠信花灯”结对“万绿客家驿站”,从一隅非遗展区到项目体验、产品包装,逐渐扩展至整个民宿空间。同时,结合节假日,邀请传承人到民宿现场展示与游客互动,形成浓厚氛围。

坚持小产业大赋能。积极推动“非遗工作站”“扶贫就业工坊”等创建工作,推动河源非遗传统工艺项目发展。通过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彩扎(楼镇彩扎)项目带动周边5镇13村61户村民参与流水作业,2021年产值达480万元;“忠信花灯”项目借助节庆习俗和景点合作方式,100多名传承人参与花灯制作,2021年约销售1400盏,产值达70多万元;依托“石坪茶制作技艺”项目,通过“万亩茶园基地+农户+旅游”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民300多户约1000多人参与种茶、采茶、制茶及研学,2021年总产值约5000万元;依托“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艺”,河源市绿纯酿酒厂建立集“科研、生产、传承”的非遗工作站,2021年孵化带动6家企业,带动200多人就业,产值约1800万元。

坚持小活动大传承。实施“传统文化艺术体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以“1+1+N”活动模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的传承。一是推动创建“传统文化传承校园”,如康宁路小学从编排“狮舞操”开始拓展至各类艺术课堂,以客家猫头狮舞+传统武术为主要内容,通过“说萌狮”“写萌狮”“画萌狮”“做萌狮”“演萌狮”的方式,开展“非遗小达人”“萌狮艺术展”“萌狮”大课间狮舞操等特色活动,创建了“传统文化传承校园”,并获“广东省中小学第三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称号。二是联合河源、深圳、广州等地区高校开设非遗文创设计、研学、传承培训等课程,推动墩头蓝纺织技艺、忠信花灯等非遗项目创新转化,建立“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共完成100多个设计方案、50多件创意作品,成功举办“墩头蓝·那一抹蓝”传统工艺设计创意成果展。三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体育进校园实践”,通过教师讲授、实地考察、传承人进课堂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课程。举办“传统文化艺术体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度成果展,集合全市中小学“非遗小课堂”传承成果,展出了舞台表演作品12件,凳板龙、猫头狮、阳明纸、泥鸡泥鸭等文创作品5个系列60多件。河源理工学校的“凳板龙文化融入艺术课程研究”课题获省优秀奖,中国青年报《传承的力量》栏目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

截至目前,河源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11项(含国家级2项、省级2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2人(含国家级1人,省级17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3所(花朝戏、忠信花灯、龙川手擎木偶戏);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河源市绿纯酿酒厂);市级传承基地1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