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文旅资讯 > 地市新闻

省媒深挖香云纱好故事

时间 : 2018-01-11 11:32 来源 : 佛山日报 作者 : 信息员1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顺德伦教香云纱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工人晒莨,制作香云纱。

佛山日报记者邓活生摄


将桑蚕丝绸缎用天然植物薯莨萃汁浸染,经过浸莨水、晒莨、封莨水等超过30道工序,再用珠三角特有的河泥覆盖,从而制作成一种特别的丝绸面料——香云纱。它被誉为“岭南瑰宝”,是最负盛名的纺织品。


昨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方杂志等省主要媒体来到顺德区伦教龙洲中路香云纱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香云纱博物馆),深入采访了解香云纱保护及产业发展情况,挖掘社会各界保护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伦教香云纱年产量约200万米


香云纱,又叫“响云纱”“莨绸”,驰名中外。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昨日上午,在香云纱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媒体记者详细了解香云纱制作过程。此时,一块块被浸染过莨水的丝绸缎正被摊放在草地上晾晒,这道工序被称作“晒莨”。


83岁的香云纱染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珠将他从事香云纱生产的经历娓娓道来。


“我14岁从学徒做起,坚持做香云纱已有几十年。目前除了改变一道工序,其余工序都是按照传统方式来操作。”梁珠说,现在不追求产量,只追求高质量,一定要做出最好的香云纱。


目前伦教香云纱年产量约200万米,产品销往杭州、广州和深圳等重要集散地。以香云纱为面料的高档时装,已打入欧美国家主流市场,是体现丝绸业“中国风”的代表作之一。此外,香云纱时装还登上了巴黎时装周、伦敦时装周舞台。


对于香云纱染整技艺这项有着500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参与采访的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冰霞认为,很有必要去保护和传承它,“既可以看到以前的历史,又能看到其凝聚的先人智慧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理念等,很有价值”。


不过,对于香云纱染整技艺的传承,梁珠仍有担忧。“每一件香云纱都不一样,因为布料不同,晒制的时间与温度也不一样,这全靠师傅的手艺。即使手把手教徒弟学两三年,也未必能教会,传承下去有难度。”梁珠说,香云纱十分耐穿,还具有一定的杀菌、止痒功能。他希望未来这项产品能走出国门,广泛出现在国际舞台,让大家都知道它的好处。


打造产业链完整的香云纱产业


实际上,自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佛山市、区和街道各级不断积极加强对香云纱染整技艺的保护。


顺德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梁国锋表示,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顺德伦教成为香云纱染整技艺传承地。2011年,顺德区政府成功为“顺德香云纱”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13年,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香云纱》地方标准。


梁国锋表示,对于香云纱,顺德一边是不遗余力地保护,另一边是以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为突破口,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打造产业链完整的香云纱产业,通过市场、产业力量推动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实现可持续保护和传承。


目前,顺德香云纱产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生产、设计、研发、加工、展示、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并在伦教规划了香云纱产业园,一期360亩正在建设当中,涵括香云纱生产区、展示区、设计研发区和景观区,将打造成香云纱保护基地、生产基地、研发设计基地、服饰发布展销基地和旅游集中地“五地合一”的文旅产业园。


梁国锋透露,目前香云纱产业园已经引入了天意莨园和广东省香云纱博物馆两个项目,并纳入了佛山市创建“博物馆之城”的重要内容,未来还将有更多项目引入。下阶段,将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推动香云纱染整技艺保护。


在天意莨园生态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华看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结合两种社会力量。一是传承人对古老技术和智慧的传承,另一种则是把非遗与当下人们审美和情趣对接上,让它活在鲜活的生活里,才会更加光鲜,更能彰显出价值。


/佛山日报记者梁建荣、骆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