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特色服务 > 文物博物馆

一卷在手尽览馆藏精品《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首卷推出

时间 : 2021-03-29 15:50 来源 : 本网 作者 : 广东省博物馆 编辑 : 广东省博物馆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广东省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区域文物保护中心,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广州珠江新城落成开放,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是世界各地观众品味岭南文化、领略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广东省博物1.jpg

广东省博物馆走过风雨一甲子,2020年是广东省博物馆开启新一轮征程的起点。为了全面展现馆藏面貌,努力打造“学术粤博”,积极服务公众、回馈社会,广东省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中撷取精华编撰《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该丛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涵盖范围全面,品类齐全;二、如实反映了该馆藏品的数据及面貌,如书画、陶瓷等文物是馆藏的大类,各有两卷,杂项文物数量不均衡,故按照文物质地和数量分布,分为珐琅器与银器及织绣与漆器、竹木牙角雕两卷;三、突显特色藏品,如出水文物是该馆近年来文物入藏的重点和亮点,广东本地窑口陶瓷器被专门收录,砚台、木雕等以广东产地为主,展现广东工艺、反映区域特色。希望《藏品大系》更加有序地展现本区域历史、艺术和自然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珍贵见证物,加大推动历史文化研究的力度,积极发挥博物馆平台的共享性。2020年12月,该馆推出《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首卷:《杂项卷(一)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

广东省博物2.jpg

丛书以《杂项卷(一)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为首卷,是因为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决定了广东省博物馆与众不同的收藏特色。近二十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有意识地开展相关藏品的征集和研究工作,使之达到相当高水平的规模和体系,更好地展示岭南特色工艺技术风貌,呈现十七世纪以来全球视野下的海洋贸易发展、文化技术交流和社会经济变迁。铜胎珐琅和外销银器则属于中外工艺技术融合的一体两面,恰能弥补过往学术研究的空白,解锁海洋贸易时代科技传播的奥秘,呈现出一段未曾记载于任何史书的、波澜壮阔的交流史。

广东省博物3.jpg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铜和银成为人类使用的货币,与世界经济、环球贸易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两者质地相近,制作技艺相通,都可采用铸造、錾刻、锤鍱、镂雕、戳印、鎏金等加工方式。珐琅属于在器物上添加色彩的工艺,铜胎珐琅器色彩非常丰富,外销银器则基本采用金属原色。“广作”的铜胎珐琅器和外销银器都是18世纪以来中外科技交流的结晶,前者色彩上采用外来的珐琅工艺,是外国技术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后者器形上吸纳西方的设计形式,是中国元素西方化的集大成者。面对同样的时代背景,铜胎珐琅器会满足市场需求,利用西方样式糅入中国传统纹饰;外销银器亦会稍加一点珐琅釉色进行点缀。它们见证着文化并非直接地单向输出,更多的是按照社会需求不断改进和调整,经济和工艺之间进行着复杂互动;它们展示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开放、包容的胸襟,各种文化元素不断交流融合。用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将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自信,更深刻地认识和感受自古以来世界发展的休戚与共、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