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特色服务 > 公共文化资讯

壮根繁花 “南国奇葩”更添异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剧的保护实践情况

时间 : 2021-04-01 14:28 来源 : 本网 作者 : 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潮剧作为我国古老剧种仍活跃于舞台的生动例证,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东潮剧界认真履约,以弘扬潮剧艺术为己任,扎实开展潮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积极推动潮剧的传播与发展,成效明显,潮剧的保护实践案例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2021年2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获选为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成为该奖项自2017年连续举办四年来广东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非遗传承人。

一、保护措施和主要成效

(一)制度建设与工作保障

健全传承保护制度2011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潮剧各传承保护机构根据潮剧传承发展需要,先后制订了《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工作条例》《潮剧传统剧目传承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了传承人推荐、传播、档案数字化及进校园等方面的制度,为潮剧传承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目前,有广东潮剧院、潮州市潮剧团、揭阳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等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及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潮州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广东省百花潮剧院有限公司等省级传承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潮剧以国办团体和民营团体为主,登记在册的潮剧演出团体63个,其中,国办剧团(含改制转企团体)11个,民营剧团50个,民间班社2个。截至目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4名,其中姚璇秋等5人被认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保障经费到位。潮剧传承保护经费来源主要有地方财政核补、专项扶持资金及演出收入。近几年,各级财政投入潮剧保护传承经费5520.25万元(其中,项目经费4774.25万元,基地设施建设经费746万元)。同时,“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等社会资金支持,为潮剧保护传承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记录建档与学术研究

健全档案,形成数据库。2014年开展潮剧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采集并上传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心数据库音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2000多条;完成752卷档案收集整理并将其数字化的工作;依托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开展“口述潮剧”项目;收集各类剧本约140部、音像制品约60部等。

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整理了大量传承人作品,如《郑舜英潮剧艺术作品集》《潮剧传统曲牌集成》《陈鹏潮剧唱腔作品选》等;先后出版了《潮剧史》《潮州市潮剧团地方题材剧作选》等著作及一批潮剧研究论文。

(三)传承活动

一是加强传承阵地建设。成立了国家级传承人姚璇秋艺术传习所和郑舜英潮剧传承基地,分期分批保护传承了一批潮剧传统折子戏,将潮剧传统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纳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加强名家传戏工程建设。近年来,国家级传承人姚璇秋、方展荣、郑舜英,省级传承人张长城等人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名单,深入开展名家传戏工作。

三是加强经典剧目复排复产。完成了《苏六娘》《扫窗会》《闹钗》《挡马》《闹开封》《芦林会》《刺梁冀》等几十个潮剧经典剧目的传承培训。

四是培养潮剧爱好者和观众。各级潮剧传承人在各自传承岗位上通过宣讲、演出等形式,培养了一批青年艺术人才和潮剧爱好者。如国家级传承人陈鹏通过潮州电台和社会讲学,吸引了一大批潮剧爱好者和热心人士。

以上四方面紧密配合,使潮剧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四)传播交流

一是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各潮剧院团连年开展“戏曲进农村”活动,送戏下乡遍布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市各乡镇以及福建南部的基层农村,服务人数达数百万人次,实现了戏曲进农村全覆盖。    

二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通过“潮剧大观园•周五有戏” “戏亭印象”、送戏进剧场、精品剧目巡演等多种形式,各潮剧院团每年参加惠民演出共计600余场。

三是全方位宣传展示潮剧。参与中央电视台《戏曲春晚》《元宵晚会》《同乐五洲》《中华情》等电视节目的拍摄,并通过潮剧艺术博物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推广潮剧艺术。

四是举办“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潮剧文化节”“潮剧进校园”等活动,在各中小学掀起学习潮剧热潮。

(五)其他活动

一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潮剧在东南亚和欧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演出交流频繁。如广东潮剧团积极开展“海丝潮情——中华传统文化潮剧海外行”和“潮音乡亲——中华传统文化潮剧港澳行”活动,累计演出1300多场次、观众交流6000多人次;揭阳市组织潮剧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超过500场次。

二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共建人文湾区”重要精神,各潮剧院团积极开展粤港澳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如广东潮剧院与香港潮人文艺协会合作成立广东潮剧院香港潮剧传承中心,由潮剧名家作为艺术顾问长期指导香港潮剧传承工作。

三是服务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主旋律。原创潮剧《石榴花》《红军阿姆》《桑浦山花》《还官记》《赠梅记》《韩江纸影人》等宣传社会主旋律的剧目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艺术节奖等荣誉,提升了潮剧的影响力。

二、保护工作经验体会

推动潮剧传承发展,突出“五个有”。一是保护传承有体系健全了潮剧剧目、传承人保护体系,构建起比较完备的潮剧代表性传承人梯队。二是创作生产有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红军阿姆》《李商隐》《许包野》《百姓之子》《桑浦山花》《赠梅记》《韩江纸影人》等一批潮剧艺术精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三是展演传播有影响。已成功举办5届“潮剧节”,组织了上百次出访、交流演出。四是研究出版有成果。编撰出版了一系列潮剧艺术著作、刊物,大力推动潮剧数字化建设。五是宣传普及有品牌。打造“周五有戏”、“戏亭印象”等惠民演出品牌,开展“潮剧进校园”活动,掀起了欣赏和学习潮剧热潮。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打造“八个中心”。一是整合艺术档案资源,打造潮剧档案中心;二是整合艺术研究力量,打造潮剧研究中心;三是整合艺术创作优势,打造潮剧创作中心;四是整合艺术传承基地,打造潮剧传习中心;五是整合艺术演出剧场,打造潮剧演艺中心;六是整合艺术培训机构,打造潮剧人才中心;七是整合艺术宣传渠道,打造潮剧推广中心;八是整合艺术交流平台,打造潮剧传播中心。

(二)工作重点:坚持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保护理念,以“创新发展思路、规范剧团管理、狠抓艺术质量、拓宽演出市场、强发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打造艺术精品”为办团原则,以“剧目建设为龙头、演出质量为根本、队伍建设为关键、改革创新为动力、和谐剧团为保障”为发展方向,以建设“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艺术实体为剧团发展目标,以“出新人、出名人、出精品、创名团、创高效”为工作任务,全方位、多渠道地让古老的潮剧艺术焕发青春活力。

(三)具体工作:一是做好传统剧目传承工作,培养更多更好的潮剧传承人;二是打造艺术精品,参加广东省艺术节和奔小康艺术展演,为2021年建党100周年献礼;三是发挥名家效应,培养更多潮剧爱好者;四是多渠道开拓国内外演出市场,让潮剧这朵“南国奇葩”在世界各地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