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文旅资讯 > 政务活动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场

时间 : 2022-06-27 14:31 来源 : 本网 作者 : 南方网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6月17日(星期五)上午10:00在珠岛宾馆八角楼二楼东湖厅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场,由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崔朝阳同志主发布,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广东在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经验做法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直播回顾: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全方位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突出成就,省新闻办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场。近年来,广东宣传文化系统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思想文化建设得到系统性强化,文化自信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等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jpg

主持人邓鸿: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崔朝阳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斌先生,省广电局局长刘小毅先生。现在,有请崔朝阳先生介绍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关情况。

2.jpg

崔朝阳: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下面,由我简要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我省文化强省建设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内容,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引领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广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将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1+9”工作部署,召开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等持续推动落实,思想文化建设得到系统性强化,文化自信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

3.jpg

崔朝阳:一、理论武装持续深化。我们深化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 有力引导全省上下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积极构建“中心+基地”研究体系,编辑出版《广东改革开放史》《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一百年》等重点理论书籍。广泛开展宣传宣讲,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建强做实“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打造“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宣讲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提升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重点红色展馆建设展示水平,上线广东红色地图、网上红色展馆,“打卡广东红”微信小程序点击量超13亿人次。

崔朝阳:二、主流舆论不断壮大。全方位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体展现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实践。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开展重大主题宣传,举办“大潮起珠江”“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等主题展览及系列音乐会、美术作品展,广泛开展群众性庆祝活动,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尽锐出战做好“抗疫”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科普个人防护防疫知识,开通“抗疫热线平台”反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南方+、羊城派、触电新闻、N视频等新媒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广泛覆盖,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我们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巩固。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着力解决“饭圈”乱象、恶意营销、流量造假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崔朝阳:三、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习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钟南山、黄旭华、麦贤得、卢永根、彭士禄、“硬骨头六连”、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等先进模范事迹深入人心。出台《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用法治手段规范和促进文明行为。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57万个,打造378个省级示范所、3134个省级示范站,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7万支,有效打通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文明创建提质升级,建成珠三角全国文明城市群,实施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行业文明不断提升。

崔朝阳: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进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擦亮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统筹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打造了广州永庆坊、潮州广济桥和牌坊街、汕头小公园等一批城市文化名片。设立广东出版政府奖,聚焦重大题材加强文艺作品创作,9部作品获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持续推进网络视听平台建设和优质节目供给,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国家版本馆、广东画院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基本建成或投入使用。不断健全老区苏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数字出版产值、动漫产值、电影票房收入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59%,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

崔朝阳:五、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积极有为。联动省直部门和各地市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全省一盘棋”的对外传播格局初步形成。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智库论坛、文化艺术节。积极打造“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论坛、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外宣品牌,邀请全球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开展研究交流,取得丰硕成果。精心开展岭南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持续组织实施以省长新春贺岁视频为代表的“广东向世界问好”系列对外传播项目;组织“魅力中国——广东文化周”“感知广东”“‘桥’见中外”“粤来粤有趣”两岸青年创意短片大赛等文化交流活动;推进与境外主流媒体合作,真实、立体、全面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建设广州市天河区、番禺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贸易基地(深圳)工程,推动形成以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占全国2/5,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崔朝阳:广东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魅力,文化强省建设前景动人。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谢谢崔朝阳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请各位媒体朋友在提问前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广东文化产业规模总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广东立足既有优势,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4.jpg

崔朝阳:“十三五”期间,广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着力提供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取得较好成效。我们有几个方面做法:

一是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增创发展新优势。立足文化产业规模大、链条完整的优势,引导文化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数量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建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有300多个,创建了8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一批标杆企业和园区引领潮流。“岭南双创”融入数字技术和时尚元素,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等会展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崔朝阳:二是提前布局、抢占高点,打造发展新引擎。顺应当前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构建数字文化生态系统,培育文化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做优数字创意、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创新发展电竞、直播,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我省的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文化新业态持续领军全国,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迅猛发展,沉浸式交互式业态崭露头角。广州、深圳打造了若干个千亿级文化新业态集群。

崔朝阳:三是融合发展、集成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持续推进“文化+”“+文化”。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各环节全面创新。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省内红色游、古驿道游、博物馆美术馆游、文化遗产游精彩纷呈,“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圈不断扩大。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工业、农业、教育、体育、商贸、康养、中医药等双向融合,培育了一批发展新亮点。加快文化金融有效对接,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活水更好浇灌文化产业。

崔朝阳:四是区域合作、协调共促,构建发展新格局。结合我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进。发挥广深“双城联动”作用,致力打造“创意之城”“设计之都”,文化产业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两个城市名列前茅。珠三角其余各市在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化设备制造等方面发展迅速。粤东粤西各市结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发展工艺美术、滨海旅游等,形成与“沿海经济带”发展同步的滨海文旅产业带。粤北各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北部生态区建设,加快建设生态休闲旅游高地。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省文旅厅,在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广东取得了哪些成果?谢谢。

5.jpg

李斌:近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精神,着力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我想从五方面对广东近年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给记者朋友们作一个说明。

6.jpg

一是着力抓基础,历史文化资源的数量和级别都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两项工作,(1)着力加强摸底排查。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全省现有国家重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1项,历史文化资源的数量、级别均居全国前列。10年里,全省新增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增长近一倍。实施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工艺美术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占全国产值1/4,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着力完善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取消基建考古企业收费、建立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岁修”制度、实施非遗传承群体认定等创新举措,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扩编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人员编制由原来50人增加至91人,有力加强了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组织领导与全面保障。

李斌:二是着重抓资金投入,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社会合力。加强资金投入。2012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广东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投入资金逐年增加,其中近五年比上个五年同比增长37.36%。省级财政设立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2019年起5年安排15亿元用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引导社会资源投入。联合金融保险机构向135处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免费捐赠保额达49.5亿元的保险,为全国首创。我们出台《广东省民办博物馆工作指引》,多个地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吸引社会力量共办特色博物馆,现在全省民办博物馆的数量达到120家,全省定级博物馆总数达84家、位居全国第二。

李斌:三是着重抓重点考古项目,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荣获一批“国字号”重要奖项。10年里3个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个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3个项目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目前广东成为考古资源涉及年代最全、遗址类型最丰富、田野和水下考古并驾齐驱的省份之一。其中,水下考古成为全国的发源地和见证者,“南海I号”出水文物总数达18万件(套),成为我国最大的沉船考古发掘项目,目前正积极打造世界级的考古品牌。广州牵头成立全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全省有7个城市参加该申遗工作。全省迄今共20处海丝申遗点,占全国总数近三分之一。

李斌:四是着力抓标志性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中国风范、国际水平的岭南文化新地标。白鹅潭大湾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已经封顶,广东画院新址启用,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阳江已经动工建设,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广东粤剧文化中心等重点项目正抓紧推进,广东人民艺术中心正在谋划推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杨匏安旧居、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蔡楚生电影博物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等一批新建项目已经落成并布展开放。

李斌:五是着力抓活化利用,在文旅融合中实现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打造精品线路上,全省推出历史文化游径70条、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44条,大力推广南粤古驿道11条重点线路和10条全省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打造品牌活动上,推出广东红色文旅护照、“潮风汕韵”文旅护照等活动,粤港澳三地合作举办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粤剧群星会、青年文化之旅等活动。城市文脉建设上,指导建成广州永庆坊非遗街区,设立了12间国家级非遗大师工作室;推动汕头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八个一批”工程,目前一批项目比如小公园开埠区成为当地的顶流景区;指导潮州古城实施提升行动,目前潮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已进入国家的预备名录。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局您好,广东是网络视听大省,请问省广电局在推动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网络视听节目、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谢谢。

7.jpg

刘小毅:广东是互联网大省,也是网络视听强省,具有用户基数庞大、内容产能集聚、产业链条完备等独特优势,总体呈现体量大、平台多、内容广、重研发、贡献大、前景好等六大特征,特别是我省拥有腾讯视频、微信视频号、YY直播、虎牙直播等头部视频平台以及酷狗音乐、荔枝FM、懒人听书等头部音频平台,腾讯音乐占据了中国数字音乐七成以上市场份额。

00.jpg

刘小毅: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文化强省“六大工程”,特别是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省广电局作为网络视听业务主管部门,依托强大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不断推动网络视听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一是在全国率先设立网络视听产业试点机构。广东目前有9家“5G+智慧视听”网络视听产业试点机构,并且建立了网络视听产业试点机构协作联盟,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创新开展产业规划研究。目前我省正在启动“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将切实推动我省视听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资源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三是建立了专家顾问机制。我们聘请了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作为网络视听产业发展顾问,在强化技术创新应用、资源整合、行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了专业支持。

“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产业协作平台,加快推进“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刘小毅:在网络视听内容建设方面,我们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工作思路,2020年设立了“广东省原创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库”,从项目论证、剧本打磨、平台对接、资源调配、宣传推广等各方面对入库作品给予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保障。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意识,以宏观调控、业务培训、评析交流等多种措施推动内容创新创优,重点项目提前介入、重点扶持、建立台账,做好全流程指导和服务。

通过以上举措,近年来,我省网络视听内容供给成效显著,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不断涌现。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刘小毅:一是数量持续增长。重点网络影视剧规划备案数量从2019年的770部增长到2021年的1585部,增长率达105%。二是质量不断提升。从2018年新组建省广电局以来,共有152部网络视听精品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扶持奖励,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二;单平台(腾讯视频)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一。三是“爆款”频出。比如去年播出的电视剧《扫黑风暴》成为现象级“爆款”,收视率突破1%,线上累计播放量56.2亿。网络剧《你是我的荣耀》累计播放量46.1亿,微博主话题阅读量53.9亿,相关话题讨论度超过2亿。网络电影《幸存者1937》累计播放量1.4亿,抖音、快手短视频播放量超过20亿。网络综艺节目《忘不了农场》《一往无前的蓝》累计播放量超10亿。

刘小毅:在这里还想通报一个信息,从6月1日起,对重点网络影视剧的管理由原先的“备案登记制”改变为“行政许可制”,这是网络影视产业的一次跨越升级。这一制度的实施使网络影视作品不再比电影院、电视台播出的作品“矮半截”,有助于国产网络影视剧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也将引导从业人员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提升,促进网络视听内容向更加专业化、精品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内涵、接地气、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谢谢!

凤凰网记者:优秀的文艺作品浸润心灵、催人奋进。请问近几年广东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的举措和成果?谢谢。

8.jpg

崔朝阳:近几年,全省文艺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宣部和省委部署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挖掘优势资源、加强精品创作,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前不久我们也刚刚组织了这一届广东省精品文明建设“五个一”优秀文艺作品的评选,刚才刘小毅局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回答了我省在网络领域优秀视听节目的情况,概括起来说,在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的举措和成果,我们的做法和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崔朝阳:一是加强统筹,做好题材规划。成立广东省文艺精品创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广东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选题规划》,实施“百部文艺精品计划”,加强文艺创作生产的资金保障和优秀作品的展演展示,进一步提升创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建立文艺创作题材库,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聚焦重大现实、红色文化、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优秀传统文化等题材规划创作选题。指导全省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实践活动,推动创作更多有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和人性温度的艺术作品。按照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的部署,我们即将启动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设立文艺精品专项扶持资金,力争通过一系列重点文艺工程项目的实施,形成丰沛强劲的精品生产引领力,激发带动全省文艺原创生产蓬勃发展。这些年来,比如舞剧《沙湾往事》、广播剧《罗湖桥》、歌曲《爱国之恋》《向往》获得了全国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在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图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获得特别奖,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歌曲《再一次出发》《信仰》、广播剧《大爱人间》获得优秀作品奖。2020年,电视剧《幸福敲了两次门》《湾区儿女》《太行之脊》《追梦》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还有刚才刘小毅先生介绍的《扫黑风暴》,在全国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电影《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分别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最佳儿童片。2021年,我省作家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实现了我省在该奖项零的突破。

崔朝阳:二是聚焦重点,提高作品质量。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重大主题选题策划,优质产品叠出。其中,话剧《深海》、粤剧《红头巾》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进京演出。歌曲《亲爱的中国》《此生最爱是梨园》《灯火里的中国》入选中宣部“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电影《中国医生》全国票房收入为13.28亿元,刷新了粤产电影的票房纪录。

崔朝阳:三是彰显特色,讲好岭南故事。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抓好以岭南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传统文化等文化资源为内容、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底蕴、彰显广东文化形象的文艺创作,打造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实施粤剧振兴发展计划、岭南美术繁荣发展计划、广东音乐促进发展计划、岭南文化电视传播计划和岭南文化宣传推介计划,文艺创作领域发生新变化、呈现新气象。近年来,以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比如舞剧《岭南秋雨》、粤剧《谯国夫人》《红头巾》、民族歌剧《红流澎湃》、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等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得到广泛认可。去年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推动了岭南文化的现代表达,实现了跨界融合,引发“破圈”传播,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部电影同时也创造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新纪录。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请问广东在推动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谢谢。

9.jpg

李斌: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我们从三个方面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文化补短板。五年来全省下达补齐公共文化短板资金40亿元,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推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等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积极完善设施网络。目前我们建成了公共图书馆150个,博物馆367个、文化馆144个、美术馆14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1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万家,实现了五级设施网络的历史性全覆盖。同时我们也持续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全省约120个县(市、区)建立总分馆制,乡镇(街道)覆盖率达85%,建成“粤书吧”等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2000多家。三是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大力推动“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打造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200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认定259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50个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李斌:二、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我们着力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我们全面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鼓励引导公共文化设施延时开放、错时开放、开展夜间主题服务,五年来下达中央和省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及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约12亿元。二是加强高质量文艺产品供给。先后举办了广东省艺术节、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展演等活动,广泛开展文艺精品惠民演出,其中2021年演出1200多场。三是大力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志愿服务下基层等活动,促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流通。结合乡村传统民俗和重点节庆,举办“乡村村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活动,推动乡村艺术普及。

李斌:三、以数字化手段提高文化惠民覆盖面和精准度。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动高品质文化产品数字化供给。打造“星海直播”文化演艺宣传推广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海量推送文艺院团优秀剧(节)目资源,2017年以来累计现场直播、线上展演812场,在线观演人次达5000多万。二是优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数字美术馆建设,依托“粤省事”开设文旅专区,形成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粤读通”数字证卡服务网络。三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上线上云。建设广东省特色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建成包括粤剧、潮剧、广绣、美食等非物质文化内容的数字资源体系。推动各级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应用,结合疫情防控新形势和群众需求,推出“云学艺”“云逛展”“云视听”“云采购”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谢谢!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可以在会后联系相关发布单位。希望各家媒体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推出更多精彩报道。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